落叶的叹息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31日 10:38 点击次数:
最近,出于对山大医学院起源的兴趣,闲时找来一些资料翻看。越深入了解,越感到狄考文先生的超出国界的大爱。
其实,作为宾夕法尼亚州佳农斯堡杰弗逊学院的高材生,他完全可以选择在美国享受他安逸、富足的生活,而他,却在1864年1月,在历经五个月的艰难的航程后,携夫人来到了中国登州。从那时起,直到他1908年9月28日在青岛去世,便开始了他长达30余年的艰苦而又传奇般的传教生涯。
狄考文夫妇都曾做过教师,深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刚到登州六个月,他们就开办了一所小学堂,当时仅有6个学生,出身都极卑下。6个孩子的食宿和学费全由学校负担。
学生年龄小,狄考文妻子狄邦就烈在授课之余还得照料他们的起居,为孩子们洗脸、梳头、缝补衣物。而更为劳心的是,当时尚未开化的老百姓对洋人开办的学校,不是怀疑,就是敌视。一次,一位学生的父亲中途变故,不想让孩子再上学,来学校拖起学生就往家走,狄邦就烈发现后撵上前拽着他往教室里拉,你拉我拽,在校门口展开很长时间的“拉锯战”,最后还是将学生抢回了学校……那个时候,他们付出了多大耐心、多少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艰辛,或许只有上帝知道吧?
就这样,从一个小学堂起步,学校不断发展壮大。1876年,学校第一届三名中学学生毕业,狄考文借此宣布更名为“登州文会馆”,同时增设了高等课程。至1904年学校迁到潍县之前,学生在校所有费用全部实行自理,标志着登州文会馆已经发展为一所正规的现代大学——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就此诞生了!
在一片从未有过真正大学的土地上开办大学,其艰难程度让人咋舌!
“他除了办教育,率先为中国引进了从小学到大学的现代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贡献的人才之外,还为本地商人设计制造或联系购置了煤球机、麻绳机、织麻袋机、打谷去壳机、磨麦粉机等;购置和制作了大量现代高等教育所必需的各种实验用仪器和设备;先后独自或督率他人译编各级各类现代学校用教科书近30种,宗教著述近10种。”
这么多繁重复杂的工作,我几乎不能想象,他和他的夫人是怎样完成的?27年间只有一次休假,这就够了吗?还是,真的有上帝之手在帮他们?
我想,如果他愿意的话,单靠这些发明创造,狄考文先生就应该富甲一方了;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资料表明他曾富有过。也许,“从小就有的一颗非常善良的心”和“做一名上帝选民的继承人”的坚定的信仰就是他最大的财富?
对于我,其实更多地应该是感激与庆幸:正是因为狄考文先生创办的登州文会馆,才有了后面1911年4月17日齐鲁大学医学院的成立,百年之后,2014年5月考文楼前才多了一个仰望星空的我。
此时,繁星已满天,点点的星光一如狄考文先生的深邃明亮的双眸,纯粹而富有热情,仿佛可以穿越时空。那片落叶的一声微微的叹息,到底是在叹息什么呢?也许是“哦,就这样了结束吗?”也许是“哦,就这样结束了吧。”——那是仍想为上帝不倦付出的热情,还是已经竭尽全力的满足?
我想,我已无须明白那叹息的原因,我只须明白,当我在为我的选择——临床医学付出毕生精力的时候,也可以幸福而满足地微微叹息一声:“哦,就这样吧,就这样吧……”
【供稿单位:医学院 作者:葛怡兰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鲁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