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拾起那朵未及开放便已凋谢的花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04日 09:47 点击次数:

  太阳如白炽灯泡一般,散发着亮度,却又悄悄藏起了温度。慢慢翻开《金蔷薇》的书页,我好像叫醒了作者镌刻在时间里一个一个尘封的故事,他们向我讲诉文学如何将纷繁的大世界折到自己的头脑中,又通过墨水倾泻出来……
  与其说评价前苏联文学大师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所写的《金蔷薇》,不如说是结合自己文学创作中产生了一些共鸣和感受,希望记录下来。书如其名,《金蔷薇》并不像我以前读过的各类书籍。它没有整体的故事情节,却又通过作者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思索,通过一个个普通又真实的故事为我打开了文学创作中有关灵感、构思、人物、语言等金子般的细小要素,解决了我对文学写作的许多误区,锻造出属于文学启蒙的金锭。
  在摩崖石刻中,穆尔塔图听见了内心的声音,或者说那是一种使命感,及时遭受抨击却矜持完成《尼德兰咖啡贸易公司》,作者高度赞扬了这种属于作者的使命感,正是他们内心狂热的信念。这是否与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先生是否有相似之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坚守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代表了        一个作家应有的道德操守,用自己的笔杆发起冲锋。如果说梵高等作家用颜色去表现世界,那么作家就是用文字展现内心了。
  当我跟随他走进一个真正作家的世界,浮现在脑海的是小时候自己写的稚嫩文笔,华丽辞藻,层层堆砌,繁复修辞,连篇累牍,却怎么也表达不出真实的感情。“小说要求的是真实与质朴、小说中感觉不到作者的存在,既看不到他的愤怒,也看不到他的思想与崇敬”—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如是说,这或许就是根结所在:离开了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时候,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否则,再华丽的作品也不过是室内漂亮的假花,徒有其表而已。作者只是普通生活中的一员,却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从而写出来源于生活的好作品。诗意的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用童真去观察世界,或许是从我稚嫩的童年文笔中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合上书页,头脑中不禁想起书中的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书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就像那朵“在一个阴冷的早晨未及开放便已凋谢”的感伤的花?普希金解释为:“我的心灵将越出我的骨灰,在庄严的七弦琴上逃过腐烂。”经得住时间考验的金属是金子,经得住大众考验的是不朽。文学史上留下名字的不是语言风格制胜的,就是在内容情节上独树一帜的,但它们都是真实质朴,对社会本质或人性内在给予思考与反映。我在《金蔷薇》中发现了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创作的快乐,并希望在文学的世界里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像金蔷薇一样熠熠生辉。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韩璐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竹琳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