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or手雷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21日 09:14 点击次数: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成为了忙碌生活的一个象征。很多大学生由于工作需要或得到精神上的安慰等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一旦来电减少,就觉得失去了什么似的……正如电影《手机》中讲到的“手机,果不善加利用,就不再是是手机,而是手雷” 。这个人类一手缔造的小玩意儿是否发展得太快了,以至于变成了不受控制的疯狂物?究竟是我们在控制手机,还是手机在控制我们的生活?
曾几何时,我们把青少年上网成瘾当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加以探讨,家庭、学校、社会对这个问题备加关注,如何挽救那些沉溺于网络中不可自拔的青少年,一直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如今,正如网络所带给人们大量、及时的信息以及快捷的生活一样,手机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的改变也是巨大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随时随地,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无论多远,瞬间片刻便可听到对方的声音。 于是我们开始讨论:手机会不会也像网络一样,让人沉溺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明明知道过份信赖手机不好,但我们有很多人在很多时候却真的是“无可奈何”!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手机人数最多的国家,一些高校的手机普及率甚至达到85%以上。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只能借助于手机来排解孤独感和证明自己的存在。还有一些人通过频繁接电话来向别人显示自己工作繁忙,以此证明自己在社会上的重要性。
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它也带来了压力、麻烦甚至疾病和灾难。其实,手机本身并没有问题,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现在人们热衷于手机功能的研究开发,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已经是一种文化了,它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娱乐、情感。再好的东西也要使用有度,不能说好东西我们就可以无限制地、不加控制地去使用。
我想,这就是我们做社会实践的目的。通过调查青少年手机使用,来让大家知道手机的危害,从而减少手机的依赖,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大家的生活中,演绎精彩的人生。
【供稿单位:信息学院 作者:宋博文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赵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