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远在济南,这几天我的朋友圈还是被同一条消息刷屏了。不管在不在成都,我的朋友们和他们的朋友们都参与到了这场生命的接力中:29岁的博士杨静妮是成都医学院的一名教师,是驻蓉某通信团干部的妻子,8月5日晚上因顺产后发生羊水栓塞,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肾衰竭情况。由于病人仍未渡过危险期,希望社会各界朋友能伸出援助之手,到血站为军嫂杨静妮定向献血。
很快,成都市民通过微博朋友圈等纷纷知道了这个消息,血站和采血车排起了长队,都为这位母亲自愿献血。截至8月7日下午5点,杨静妮已经连续输了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液换了8遍的量。即使已经做了子宫切除手术,但出血仍未止住。无数志愿者的献血已经化成力量流淌在她体内,所有人没有放弃,大家为这位母亲的爱心接力一直在现实和网络里无声地进行着。
消息传到其丈夫所在单位,上级立刻做出指示组织官兵献血。很快,全团千余名官兵与生命赛跑,一场为军嫂献血的“大营救”迅速展开。部队紧急集合,匹配的200多名官兵共采集了上万毫升的血液以及大量血小板。他们说:“平时军嫂是我们官兵能够安心岗位的稳固后方,关键时刻我们就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虽然最后,静妮走了,她还未来得及看一眼出生刚刚73小时的儿子,但是我想,她是幸福的。静妮,那么多人与你素昧平生,却为了你——集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角色——军嫂和母亲为一体的人,他们没有麻木漠视,他们选择了伸出援助之手,选择了高歌生命的伟大。
杨静妮和丈夫经历了三四年的异地苦恋,她从北京到了丈夫所在驻地成都,终于在2012年结成正果。而无数个准军嫂和军嫂们有着同样的经历,甚至婚后很多年都没能在一起生活。为了丈夫能安心工作,保家卫国,她们默默地打理着家中一切琐事,照顾着双方的老人和孩子,承担着本不应该落在她们身上的重担。她们隐忍下儿女相思,偷偷拭去眼角的泪水,甘愿为一个家庭奉献,更是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奉献!此刻,官兵和市民的帮助,是对军嫂的尊重和敬仰,我相信国家的安全有她们的一半功劳,我看到了社会对她们的再次肯定。
此刻,我刚跟着教授走出产科手术室,我看到教授刚换下被汗水湿透的手术衣。我拿出手机,看到杨静妮去世的消息,异常难过。我想起了刚才那位母亲看到孩子的第一眼里,闪动着的泪花。剖宫产手术进行顺利,母子平安。但那位孕妇同样伟大,因为她也刚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为了一条新生命,忍受了据说是人类所能承受之痛中最高级别的痛苦,为了一条新生命,冒了不知道多大的风险,甚至随时可以献出生命。母亲,永远是什么都不计较地付出。静妮,我敬你;母亲们,我敬你!
七夕就要到了,军嫂们请不要介意你的他不能陪伴,因为你最伟大;同学们请不要只顾着给男女朋友送花,有空也给母亲打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