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不愿服输的青春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13日 15:43 点击次数:

  参加完中国首届青少年文化遗产友好使者论坛,从敦煌归来的我思绪还沉浸在美轮美奂的莫高窟壁画里,在家呆了不足三天,8月11日晚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特快列车,开始社会实践实地调研的行程。
  恍恍惚惚,不敢置信,仿佛回到了某个熟悉的场景。两种感觉交织下,旅途的劳累消失殆尽,于是我在这不断前行的火车上,用力敲击了如下文字:
  此次北京之行,是我们团队社会实践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行程,即前往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不仅与其新媒体团队成员交流,而且还要随机采访博物馆观众,了解公众与博物馆的关系,学习借鉴各博物馆公众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从而为推进山东大学博物馆公众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之所以萌生这个想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当初社会实践立项时,我们的课业十分繁重,同时还有诸多活动需要自己参加或组织,加之已立项的山东大学科技创新基金关涉博物馆,放弃对我来说或许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火车还在不住地颠簸,震动,前进,让我想起了不愿服输的自己,也许什么越难,我就越想尝试。我的心底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萦绕,尤其每当陷入深思时,它有时很平静,但更多时它会不平地呐喊:“你现在拥有最好的时光、最好的精力、最好的伙伴、最好的资源……为什么不做些事情呢?”
  我的家乡在古都咸阳,虽然文物古迹众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文物的资源与价值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与利用。咸阳博物馆藏有精美的玉器、汉兵马俑等文物,馆舍几经整修,依旧观者寥寥。倘若能够以多种方式,吸引普通市民前来参观,使之感受到陶俑的宏大阵仗,领略古代玉器精细的雕琢工艺,感悟一代王朝秦的兴衰,进而感知辉煌的古代文明,那么由衷地热爱历史悠久的古都,自然水到渠成。
  然而,经我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目中博物馆的形象是高高在上的,甚至有些神秘莫测。他们从未想过踏进博物馆的大门,并狭隘地认为博物馆是具备相关知识的人才去的场所。我眼中的博物馆,则作为社会不可多得的教育载体之一,以其独特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展现着自身的魅力,启迪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心灵世界。在这里,设计师可以寻找灵感,艺术家可以产生共鸣,学者们开展研究,孩子们则可以尽情地发现,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或许枯燥,也可能有趣,决定权在孩子,但影响这个结果的人却有很多。如博物馆的策展人,孩子周围的人,父母、老师、伙伴等等。而在博物馆的观众中,与孩子这个群体有相似情况的群体不在少数。作为某种程度上能够影响这一结果的考古专业的我们,究竟可以做些什么呢?
  我们能做的或许至少是“发现”,“发现”是绝大多数人能够做却迟迟不愿行动的事。“发现”很简单,也很困难。将一个现象完全揭示出来,需要的不只是一时的动力,更多的是恒久的耐心。同时,发现问题之后,思考解决方案不可或缺,需要进一步的“发现”,在摸索中前行。
  此次我们“广智成章”博物馆公众化专题调研团前往北京,便力图最真实的“发现”。发现不同年龄、阶层、行业的人关于博物馆最本真的观点、对博物馆的需求。另外,从博物馆的角度,了解博物馆对公众的期待,两相比较。最终,我们希望调研成果不只是出具一份实践报告,而是促进博物馆这一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惠及公众,并反哺社会。
  写到现在,列车上的我思绪也逐渐清晰起来。此次调研,在前期准备时不但遇到了时间精力分配的挑战,而且在联系实践单位时亦阻力重重,所幸还有许多热心的老师、校友与社会人士的出手相助,才迎来本次前往北京成行的“柳暗花明”。到北京去!一定要到北京去!灿烂阳光下站在博物馆门口的身影,这幅画面之前已不知在脑海中反复上演多少遍,现终将得以实现。与志同道合的伙伴风风火火一同奔走在博物馆调研的路上,我自然难抑心中激动之情,必须带领全队成员如期完成既定方案,我们的团队必将不负众望,因为我们拥有不愿服输的青春!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杨一笛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赵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