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22日,《社会科学报》第6版发布了文学院丛新强教授题为《立足文化传承,构建新时代文学话语》的文章。
文章认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必然离不开文化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新文化,其根基和来源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文学发展的文化资源,反过来具体到新时代文学发展的实践中,主要表现在文学创作的中国故事和文学研究的中国话语两个层面。从文学创作的中国故事而言,就是要立足家国情怀和当代立场,要拥有新生活的质地和新时代的精神,要坚守社会的责任和艺术的良知,尤其要讲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故事、塑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人形象。从文学研究的中国话语而言,就是真正要切实回到中国问题上来,从中国新时代文本和样本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概念、术语乃至观念,实现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研究思维和研究话语的转换。在伟大的新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和中国话语的构建者。立足文化传承构建新时代文学话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的“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学使命。
丛新强教授,现任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山东大学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兼任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山东省莫言研究会副会长等,系山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山东省作协张炜工作室特聘专家、《万松浦》期刊学术委员等。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sXHsYY-Ch2OW1ujD6yM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