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主任熊子瑜做客文学院第376期“新杏坛”,于知新楼作题为“声调调值的测算及其应用”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文主持。
讲座伊始,刘文副教授对熊子瑜研究员的研究领域进行了介绍。
熊子瑜研究员首先从早期的浪纹计、声调推断尺、电子画调器、语图仪讲起,介绍了中国实验语音学发端以来用于声调实验研究的各类声学仪器,基于Praat程序讲解了采集(采用自开发语音语料录制工具xRecorder.exe)、自动标注、音高数据自动提取及校检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以方言声调系统的分析为例,对实验流程及相关基础数据进行了小结。
随后,熊子瑜研究员对声调调值测算的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演示了调值测算在各个方言点声调系统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在方言单字调系统的研究中,熊子瑜研究员以重庆合川话和山东高密话为例,展示了各调类例字调值分布数据的直方图与采用脚本程序制作的声调音高数据图,使用图示的方式直观、快速捕捉了古调有无分化的信息,成功地考察了该方言中古今声调演变的情况。关于连读变调的研究,熊子瑜研究员使用天津话的材料向同学们展示了数据处理的具体流程,包括采用自开发的xSegmenter工具对语音材料进行切标工作、使用Praat脚本程序提取数据等,之后通过对各调类间区分性系数的分析,以作图、列表的方式展现了连读变调的发生条件。
熊子瑜研究员以北京、广州、厦门等方言点的实验材料为例,介绍了前述调值测算的方法运用于学习者声调系统评价的实例。学习者的声调系统评价由四个指标衡量,对每个发音人的声调调值进行测算后,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调类的独立性系数、稳定性系数、正确性系数以及调类两两之间的区分性系数进行计算,以此作为该学习者声调系统的“得分”。这些系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学习者调值类型及其分布信息,能够较好地以统一的尺度对学习者声调的习得情况进行描写,从而实现跨发音人、跨方言点的比较。
刘文副教授作总结发言。
提问环节中,熊子瑜研究员基于Praat语音分析软件演示了声调调值测算的具体操作过程。现场师生就调值测算于方言古今声调演变研究的应用、方言调查材料的录音及标注、学习者声调系统评价指标的解释等问题提问,熊子瑜研究员进行了耐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