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15日,劳动经济学会第一届新经济与新就业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本次论坛由劳动经济学会主办,新经济与新就业专业委员会、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联合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智库、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共同协办,来自国内外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
本届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暨南大学原副校长、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饶敏,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劳动经济学会新经济与新就业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春超主持开幕式。

林平在致辞中表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在新经济、数字经济和劳动经济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希望通过此次新经济与新就业论坛汇聚起国内外一流劳动经济学研究力量,以学术交流探索现实问题,为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高质量就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研究支撑。
饶敏表示,希望各位学者能够借助本次论坛搭建制度化和长效化的学术共同体,讨论真问题、形成实对策,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贡献一份劳动经济学界的力量。
主旨演讲环节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吉鹏、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沈凯玲主持,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俊森、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Peter Kuhn作报告。

张俊森教授作题为“Falling Fertility Differentials in China: Incomplete Contract, Filial Piety, and Demand-side Fertility Policies”的主旨报告,从生育政策需求策略角度探究中国不同群体生育率差异收窄的原因,指出当前的需求侧生育政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通过解决弱势家庭的教育问题缓解教育投资不均衡,进而缩小因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引起的生育率差异。另一方面,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政策的不断调整,使原本生育率较高的农村居民逐渐向生育率较低的城市居民靠拢,同时促进了人口分布的空间平衡,通过人员的代际流动降低了生育率差异化程度。

Peter Kuhn教授作题为“Measuring Bias in Job Recommender Systems: Auditing the Algorithms”的主旨报告,通过研究求职简历和招聘信息检验求职者的性别对其工作推荐的影响。

本次论坛共设置24个平行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数字经济与劳动力就业、工业自动化与劳动保护、城市劳动与收入、公共服务与劳动力流动等主题报告了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