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9月16日下午,著名学者、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教授在历史文化学院作了题为“历史人类学与传统地域社会研究——以华南的田野经验为基础”的学术报告。
陈春声教授的报告分为四部分:“二战”以来历史学的人类学化与人类学的历史学化;近三十年来中山大学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历程及成绩;有关区域建构的理论思考;学术源流——中国是如何构成的:以傅衣凌、梁方仲、施坚雅、弗里德曼、华德英为例的分析。他指出,华南研究的目的在于“由地方调查的经验所了解到的平民的日常生活与想法,来改写中国史”,认为历史人类学是通过“走向历史现场”来“理解百姓的历史记忆”,强调百姓的日常活动所反映出来的空间观念和地域认同意识,是在实际历史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从不局限于行政区划等外在力量的规制。此外,陈春声教授在报告会中还对山大老一代历史学者表示了深沉的敬重,对新生代中青年学者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历史学院所培养本科生的质量给予了特别的赞扬,对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撰写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指点。
本次报告会是历史学院为迎接校庆组织的名家系列学术讲演之一,院长王育济教授出席并主持报告会;赵兴胜、徐畅、葛焕礼等青年老师及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人参加了报告会。陈春声,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副校长,广东省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