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11日上午,山东大学副校长、儒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炎教授在知新楼报告厅为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新闻营的师生作了题为“‘建构’、‘解构’与‘重构’——儒、释、道在中国艺术史上的作用”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陈炎教授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了儒释道三家的关系。首先,陈炎教授从以“仁”释“礼”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出发,并引用《乐记》中声、音、乐的观点,探讨了儒家礼乐文化的“建构”;接着,陈炎教授引用老子思想分析了道家在外在的文饰和内在的法则方面的“解构”,进而论述了“儒道互补”的美学意义。之后,陈炎教授介绍了佛教的建构、异化与解构的历史过程,他认为佛教比道教解构得更加彻底,并从“缘起说”、“境界说”、佛教论“色”、“空”各方面论述了佛家的“重构”,同时肯定了佛教的艺术贡献。综合以上三方面,陈炎教授对儒释道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杜甫、李白、王维的诗歌为切入点,探讨了儒道释思想对于三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三位诗人诗歌的美学风格。讲座结束后,陈炎教授还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深入讨论。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新闻营,由中国记协与台湾“新闻学会”共同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以及山东大学和青岛大学等8所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35名学生和台湾政治大学、世新大学、辅仁大学、文化大学、东华大学、铭传大学、玄奘大学、东吴大学、联合大学、中原大学、台湾艺术大学以及虎尾科技大学等12所大学的20名师生以及5名工作人员聆听了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