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3日晚,香港城市大学菲利普.J.艾凡赫教授在中心校区作了题为“Understan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ical Texts”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菲利普.J.艾凡赫教授首先从“Making the case”入手,陈述了历史上分歧的解释方法。他认为传统中国哲学文本解释有三种路径:第一,重建哲学文本的历史意义。这种方法优点在于其可以帮助人们明晓文本中所记录的命题,同时了解别人对此命题的不同观点。第二,扩充传统文本中的历史意义。此种解释的主要意义在于创新性,在于敢于提出超越传统中国哲学文本历史性解读的建设性意见。第三,基于中文文本进行创造性阐释。这种路径主要是为了创造哲学智慧的火花,使哲学的新思想、新观点得以产生。最后,艾凡赫教授在总结中表示,这三种路径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在于能从文本中找到创新思想,使这些超越历史文本的阐释能够服务于当代中国乃至世界,学以致用,造福人类。主题报告结束后进入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艾凡赫教授都给予详尽细致的解答,艾凡赫教授幽默风趣的演讲风格及严谨谦逊的学术态度赢得了阵阵掌声。此次报告会是山东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由哲社学院主办,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哲学系协办。
艾凡赫,香港城市大学公共与社会行政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德哲学、社会和政治哲学、比较哲学及道德心理学;代表作为《美德伦理与工作美德:当代道德问题》(Working Virtue: Virtue Ethics and Contemporary Moral Problems)、《儒家道德自我修养》(Confucian Moral Self Cultiv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