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10日和11日,经济学院邀请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王庆海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梁平汉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竞争与公司治理机制”和“科层组织内的权威转移”的学术报告。学院部分师生聆听了报告。
在“竞争与公司治理机制学术报告”中,王庆海教授首先讲解了为什么要研究竞争和公司治理的关系。他引用了Shleifer和Vishny的文章里关于公司治理的定义,以及Hart文章里对公司治理的阐释,并指出以上文章中对公司治理定义的不合理之处。王庆海教授指出,对公司治理的含义应放在大的经济框架下去理解,得出更合理的解释。他讲到,公司治理一般涉及五点,即恶性收购、大股东、董事会、首席执行官的激励机制、信用发行和股东。接着,王庆海教授讲解了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影响公司业绩。并得出,通常公司治理和公司价值之间是弱相关的,但公司治理和管理行为有较强的关系。然后,他通过实证分析,讲解了外在和内在公司管理机制的关系。竞争和外在管理机制负相关,和董事会质量正相关。同时得出竞争的作用,即竞争使市场优胜劣汰;竞争使拥有较好管理的公司扮演收购者的角色;竞争使公司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效益。最后,王庆海教授对报告结果作了总结:面临强竞争的公司有弱的外在公司治理结构,强的内在治理结构。竞争影响内在和外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同时结合中国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在“科层组织内的权威转移”的专题讲座中,梁平汉副教授首先以清代康熙帝如何选择太子为例,提出了权力分配的原则及官僚组织的特点,比如上下级严格垂直的关系、自上而下决策权依次减小等,进而指出代理在科层组织内部中有着广泛应用,比如,办公室等级,授权水平梯度,政府行政体系以及战略规划过程等。接着,梁平汉副教授根据代理在科层组织内部广泛应用这一现象提出了三个疑问:即批准的代理应享有怎样的自由;在科层组织中应采用委托还是沟通的方式分配权力;在雇用政策中,如何优化选择初中和高级职员。对这些问题,梁平汉副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使用代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并且在高级官员拥有谦逊品质的基础上,有效的代理结果是可实现的,三层通信在收集信息方面要优于两层通信。基于上述观点,他认为使用代理是必要的,领导要勇于将决定权下发给下属。但是,不可否认,使用代理也存在不少的缺陷。比如,造成上级无法对下级实行直接控制,内部成员利益不一致,在沟通过程中会产生信息流失,且内源性层次结构和充分授权下信息不对称造成对下级官僚偏见。针对使用代理存在的问题,梁平汉副教授又进一步分析了代理在层次结构中如何进行优化并举出实证证据。主要措施有:通过抵消信息提高沟通效率,合理分配初、高级职员工作等。
王庆海教授于2001年获美国Ohio State University金融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管理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投资决策与资产选择,委托组合投资管理中的代理问题,公司决策与公司治理,公司股利政策等;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Journal of Busines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梁平汉副教授毕业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经济学研究生院,研究领域涵盖博弈论、产业组织、政治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