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23日,河南大学徐盛桓教授到外语学院作了题为“心智哲学与语言学研究”的学术报告。
徐盛桓教授从新中国六十年来国外语言学所取得的进展入手,分析了国内语言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所处的境况,认为当前的语言研究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在简要地回顾了哲学史之后,徐盛桓教授引出了心智哲学,认为心智哲学可以为研究语言提供新的思路、理论和方法。徐盛桓教授指出心智哲学主要研究心智的本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同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概括地讲,即身和心之间的关系。人与其他生物物种之间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人有意识。意识是知、意、情三者的统一。对于事物的认识具有二元论性质,即物理属性和现象属性。人们对事物的感受不同,是因为受到感受质的影响。身心之间存在着随附性关系,身体对心理有制约作用,心理有自主性。接下来徐盛桓教授主要从隐喻、会话含意理论等方面讲了心智哲学在语言研究等方面的可行性。最后,徐盛桓教授在总结中强调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语言研究要注意进行跨学科研究;二是心智哲学可以很好地促进语言研究;三是要对借自心智哲学的概念进行全新的阐释;四是籍此建立新的学术理论;五是希望今天的讲座能够引起大家对心智哲学的兴趣,并进行后续深入的研究。之后,徐盛桓教授耐心回答了师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报告由外语学院副院长苗兴伟教授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