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经济学院举办第40期产经论坛,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从外源工业化到内源城市化”的学术报告。产业经济学研究所所长、《产业经济评论》主编臧旭恒教授及经济学院的博士生、硕士生一同参加论坛。论坛由曲创副教授主持,
张曙光教授介绍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所走的外源工业化道路。他认为根据日本、亚洲四小龙等发展经济的经验,改革开放后中国由单纯依靠发展重工业来促进经济增长转而实行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转型期,工业发展的资源、产出品的市场很大一部分都在国外,工业布局集中在有利于出口的沿海地区。张曙光教授指出,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源工业化的道路获得了极大成功,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经济的失衡与经济运行的高风险问题,所以,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应该转向内源城市化。针对这个问题,张曙光教授将目前中国的农民区分为三部分:进城的农民工、城市周边的农民及远离城市依赖种粮维生的农民。他分析了这三类农民的不同特点,并根据其不同的特性给出了在实施城市化道路上的一些政策建议。
报告结束后,在座学生就相对价格体系对中国从外源工业化到内源城市化转向的影响、中国汇率改革应采取一次性升值还是渐进升值、城市化过程中给与新成为城市人口的农民工的社会福利从何处支付等问题与张曙光教授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