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日前,在山东大学党委指导下,齐鲁医学院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对标学校关于主要问题和重点任务的谋划设计,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和一流医学院建设实际,聚焦“服务健康中国”,以“问题树”思维围绕6大领域重点问题展开深入调研,厘清制约齐鲁医学高质量发展的老问题、新问题,摸清广大师生医务员工最关心的大问题、小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协调,攻关破题。
在民生工程建设上,齐鲁医学院秉持“人民至上”理念,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聚焦民生热点,聚力广大师生医务员工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主动同相关部门密切沟通,同题共研共答,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全力服务广大师生医务员工,不断增强服务能力与责任担当,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坚守人民立场,全力推进“模范村”周边环境改善
趵突泉校区是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年的老建筑在承载着齐鲁医学文化积淀的同时,也对校园安保消防以及周边环境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模范村”处于校区体育场北侧,由于部分违建及一些历史原因,该区块已不符合整个校区的风貌。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提升“模范村”周边的环境,齐鲁医学院统筹协调模范村居民、基建部、后勤保障部、党委保卫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综合办公室等多个部门,多次现场调研、会议商讨,反复论证,提出“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将复杂问题逐层简化,从5月中旬开始,为推进工作顺畅进行,一个月内先后组织召开六次协调会议,在切实保障住户权益、同住户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提出了拆违拆临、提升环境的改造方案,达到将“改环境、办实事、拆违建”一揽子统筹进行的目的。模范村的改造工程得到了住户的充分支持,改造后的新面貌也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逐渐显现。
优化校园治理,软硬件“双管齐下”提升育人环境
体育场修建过程中大型工程车辆进出校园造成部分路面破损;地下停车场雨水倒灌;中心花园及一些主干道路夜间照明不足;校区东西门开放时间偏短;食堂延时供餐需求高;临时垃圾场对花园景观造成破坏;腾空闲置的老配电室建筑风格与校园整体氛围不协调……通过蹲点及专题等多途径调研,齐鲁医学院发现了校园环境治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立行立改与长远规划相结合,集中攻关,实施了道路的硬化工程、院区的亮化工程、蕴含文化育人的环境美化工程等系列校园优化治理活动,着力营造和谐有序的文化校园氛围,为广大师生医务员工更高质量地工作、学习与生活提供了服务保障。
优化空间资源,空间集群优势助力“双一流”建设
趵突泉校区空间资源紧张,教学科研单位办公、科研空间普遍不足,“一院多楼、一楼多院”现象突出,部分建筑建设年代久远,整体较为陈旧。为充分提升科研效率、释放管理效能,齐鲁医学院制定了空间优化方案,协调机关各处室、相关学院、基建、后勤、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等多个部门,反复协商调整优化,加快推动校区空间布局整合和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同类学科空间布局有序集中,形成科研与学者空间集群优势,助力“双一流”建设与齐鲁医学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各项改造工程按照计划稳步推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桩桩件件民生工程是齐鲁医学院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走深走实的一个个生动缩影。当前,主题教育已进入关键阶段,下一步,齐鲁医学院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指导下,更加坚定不移地凝心铸魂,锤炼忠诚品格、强化为民造福的宗旨意识、坚持“奔着问题去”思维,聚焦高质量发展,解决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和师生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广大师生医务员工的幸福感与归属感,为“教育强国、山大何为”提供齐鲁医学的优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