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举行“五四”学术论文报告会
发布日期:2004年10月30日 14:18 点击次数:
[本站讯]10月28日下午,法学院101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学术论文报告会,报告人不是著作等身、声名远播的教授、学者,而是我院02级研究生王彬同学。
报告会是为了迎接第九届“挑战杯”山东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而举办的。报告会由法学院分团委书记王苗雨老师主持,法学院副院长齐延平教授、院党委副书记齐向东老师作为嘉宾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王苗雨首先向大家阐明了此次邀请学生作报告的意义:作为山东大学“五四”论文一等奖得主,王彬同学的报告,可使同学们汲取经验,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同学们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和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王老师还介绍了她“最喜欢的老师”齐延平教授的事迹:大学二年级就在《中国法学》上发表文章。此后又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教授。同学们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王彬的报告题目为获得山东大学“五四”论文一等奖的“法社会秩序与调节变迁”。他首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论文的内容:法秩序的二元构造,法秩序的沟通与调解变迁,调解的创造性转化。谈到论文思路时,他说,写作过程无非是三个步骤:选题、资料收集、写作成文。其中前两个是关键。选题主要有补白性选题、问题性选题、超越性选题和总结性选题,他的论文即采用了总结性选题。而他论文的理论工具则为“家与社会”。
齐延平教授在点评中指出,应对“创新”做特别理解:创新首先是选题的创新,这要求你对问题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其次是观点的创新。在此他提出一个标准——自己用一句话把所写文章概括出来,看这句话别人是否已说过。他列举了几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获奖原因,只简单一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这个观点;还有就是方法的创新。他认为王彬同学的论文仍有不足之处,它更像一篇更长论文的导言部分,希望他能继续深入下去。
最后,王苗雨老师部署了“挑战杯”竞赛的有关事宜,并祝愿下一届获奖者的学术报告更加精彩。]
【供稿单位:法学院通讯社 作者:陈林林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