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张海鹏教授剖析“中日关系与历史认识”

发布日期:2004年10月18日 08:19 点击次数:

[本站讯]10月15日,文史楼201室座无虚席,连过道里都挤满了翘首以待的同学,著名教授张海鹏“中日关系及其历史认识”的专题讲座把大家都吸引住了。
张海鹏教授是著名历史学家,山大兼职特聘教。本次讲座上,张教授针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者时殷弘教授在《中日关系与外交革命》中的三个观点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对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
时教授的第一个观点是中日关系近年来正走向恶化。对此,张教授认为:“中日关系自1972年来已步入了最好的30年”。张教授回顾了自1871年起的中日关系。而自1972年中日复交开始,“30年来中日真正实现了在平等基础上的互惠交往。”表现在高层政治对话的正常化和民间交往的活跃以及文艺、体育、学术等方面的广泛交流。张教授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绝非日本的威胁,而是巨大的推进器”。“中日密切的经济联系是构成中日关系的稳定器”,强调了“中日关系是最好的30年”。
针对时教授的第二个观点:中日应实行战略集中原则,张教授提出:“现在已经没有适用这一原则的国际环境。”并旁征博引,以二战时期珍珠港事件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当今国际形势为论据,证明国际环境不存在适用战略集中原则的可能。
对于时教授的第三个观点:“为实现中日接近,集中应对美国,中日应搁置历史问题。”张教授同样阐述了自己精辟而深刻的见解。“搁置历史不是解决中日问题的良策,构成中日关系危机的主要因素是横贯在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并举出了日本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历史教科书”问题、化学武器事件等5个事件为证,深刻地阐述了“处理现实问题是为了抚平历史的疮疤,处理历史问题是为了发展现实”。
此外,张教授还对中日关系作了“三个十年”的动态分析,并对“政治冷经济热”的现象作了进一步探讨。最后,张教授展望中日关系的未来是乐观的,“从中日关系的大局着眼”,坦率指出日本应反省历史,“通过双方真诚努力,解决中日关系问题”。]

【供稿单位:学生在线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