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游 寻根问底”
发布日期:2004年07月04日 12:42 点击次数:
[本站讯]7月1日,文史哲基地班的同学结束了为期一周的暑期考察活动,平安的返回校园,给这次“旅行”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为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开阔同学们的眼界,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学校特组织部分同学在暑假期间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重点培养的基地,文史哲基地班的同学更是饱含热情地投入到这次活动中去。
6月24日,同学们坐上了开往南京的列车,开始了他们的第一个计划--金陵怀古。面对这样一座六朝古都,同学们心中自是少不了几分凝重,当天晚上同学们稍作休息来缓解旅途的疲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真正的开始了考察。同学们首先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讲解员详细而生动的解说中,同学们对当年日军野蛮的侵略行径给予了痛斥,对南京大屠杀的内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即将离去的时候,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就是当年大屠杀的幸存者--佘子清,他激动而悲愤地向同学们描述当年日军的种种暴行,并对现在日本右翼仍不知悔改的丑恶行径予以斥责。紧接着,同学们赶往石头城,在这里,同学们知道了《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的原因,也了解到石头城又被称作鬼脸城的缘由。下午,同学们首先来到中华门城堡,面对这座巧妙的防御建筑,大家还了解到当年一位叫沈万三的巨富为修建城堡而伸出仗义之手,全部花销的三分之一就是由他提供。最后,同学们来到了雨花台,也就是在这里,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同学们为英雄的壮举而钦佩万分,大家立誓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
26日早晨,同学们前往总统府,这座洪秀全当年登基的宝地,临时大总统曾经办公的地方,不禁使人联想到天王是如何”逞威风”、而孙中山先生又是怎样执掌中华民国的。出了总统府,不远就到了梅园新村,这是当年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同国民党谈判时暂住的地方,同学们在管理人员的指引下,参观了30号、35号、17号寓所,也对国民党在寓所周围设置监视点的卑鄙伎俩产生了深深的厌恶。下午,同学们来到了夫子庙一带,这里还有江南贡院、王谢古居、李香君故居,游人络绎不绝,同学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当年秦淮河的繁盛景象。
27日上午,大家首先来到明孝陵--明清第一皇陵,由于最近刚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其名气也随之“声名鹊起”。走在肃穆而静谧的神道上,同学们心中不免生出几分畏惧来,朱元璋被葬在了孝陵的后山,由于现在的科技还不够发达,因此他的坟墓至今尚未被探测出来。随后,同学们来到了中山陵,这个中国革命先行者长眠的地方,大家有序的来到中山先生的遗体(石制品)前瞻仰,久久没有离去。
28日上午,同学们首先来到灵古寺,在这里,大家了解到寺中圆寂的宝志和尚原来是家喻户晓的济公大师,真是出人意料。中午,同学们来到南京的最后一站--南京博物院,在短暂的参观后,同学们坐上了开往徐州的汽车,驶向考察的第二大站。
29日,同学们参观了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淮海战役纪念塔、龟山汉墓、汉画像石。如果说秦唐看长安,明清看北京,那么两汉就要看徐州了,不只是因为徐州的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更为重要的在于这里保存的两汉遗迹堪称一绝。而且,徐州还是有名的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当同学们来到淮海战役五前委的群雕前时,自发的聚集在一块,向革命前辈致敬。
30日一早,同学们便赶往曲阜,这是他们考察的最后一站。当天,大家一起参观了孔庙和孔府,来到了礼仪之邦,同学们心中自是有说不出的感慨,到孔庙去拜一拜孔子自然而然成了每位同学的愿望。进了孔府,大家又惊叹于那府中三绝--千年何首乌、五柏抱槐还有“路在脚下”图。
7月1日上午,同学们参观了孔林,不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墓碑数量,都使大家惊叹不已。看来三孔确实值得一游,这是每位同学的内心感受。
不少同学表示,这次考察使他们的眼界开阔了不少,以前课本上的知识通过这次实践得到了更好的巩固,而且,通过这次考察,他们也知道了很多“闻所未闻”的东西,不管以后是否从事学术研究,都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供稿单位:文史哲基地班 作者:杨飞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