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21日,经济学院张丽娟教授应邀为学院新生作了题为“经济学在美国”的讲座,讲座由辅导员刘娜娜主持。
张丽娟教授首先介绍了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指出对资源的有效运用和配置是经济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同时经济学也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些我们经常关注的问题几乎都在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之内,比如就业、收入、物价、贫困、环境污染、政府开支、健康、养老保险、竞争环境、贸易与金融等等问题都是经济学的热点问题。在美国,经济学一直是文理学院最受欢迎的学科,近年的调查也显示,新生选择学习经济学的热情持续稳定上升。美国的经济学科和专业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经济学与其它人文社会科学兼收并蓄基础上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哈佛大学对新生选择专业时关于经济学的介绍指出:经济学是一个相当丰富的领域,它能够给你提供学习研究一系列广泛议题的工具。
张丽娟教授以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为例介绍了美国大学的文理学院情况。在美国著名的综合大学内,文理学院是核心,本科生和博士生是主要教学对象,而研究生则更多是由专业学院培养,如法学院培养律师、商学院培养企业精英、医学院培养专业医师等等。美国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的定位和职责也与中国明显不同。她还列举了美国最新公布的2014年最知名的十大文理学院,强调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是各文理学院的共同特点。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了经济学基础、宏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在培养经济类专业学生中的普遍作用。在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上,美国的国际贸易研究兼容政治、政策和战略,是国际经济学乃至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研究,而金融专业则更强调公司金融和微观金融。此外,美国各经济学科强调数学对经济学的重要作用,但主张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不是数学。
张丽娟教授根据自己在美国留学和讲学的经历介绍了美国经济学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指出课堂教学只是教与学的一部分,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前阅读和课后研究思考,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在美国的经济学课程中,案例分析、小组研究、专业演讲、问题调研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路径与方法。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仅靠传统课堂教育获取知识的年代已经远去,学生必须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探索研究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世界一流大学学生必备的能力,也是我们在校大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
结合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张丽娟教授介绍了美国大学对学生素养培养的两个关键领域:专业写作和专业演讲技能,这两者可以统称为交流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s),这是美国一流大学培养学生不可或缺的职业技能训练,也正是我们的在校学生需要加强的关键领域。为此,她提出了对新生学习经济学的建议:注重交叉学科的学习,不要把某个专业问题从经济学中孤立出来研究,相反要注重跨学科思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不要惧怕提问,要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首先学会提出问题,然后学会如何提出好问题;一定要做课前阅读,实现课堂教与学事半功倍的效果;积极思考问题,找到自己真正的研究兴趣所在;如有条件可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各类海外交流项目拓展视野。
张丽娟教授还以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美国贸易政策为例,专门和同学们探讨了“何为贸易”的问题,请同学们参与讨论,通过启发思考,将对贸易的理解扩大到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层面,使大家对贸易的研究范畴有了新的认识。
以美国经济的主要议题为主题,她还列举了有关美国经济的15个关键词,并就每个关键词的经济学意义和同学进行了交流,启发学生如何去思考这些经济学问题,建议学生学会怎样去研究问题,实现学习方法从“如何记忆”到“如何思考”的根本性转变。
最后,张丽娟教授以“学无止境”总结了此次讲座的期望,她希望经济学院大一的同学从现在开始就要认识、关注、思考经济学问题,积极探索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问题,认真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努力成为在经济领域有所建树的经济学人。
经济学院大一学生200余人参加了讲座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