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印教授做客朱雀讲坛畅谈本真学习
发布日期:2014年03月16日 16:02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新学期首期(总第24期)朱雀讲坛在兴隆山校区讲学堂举办。哲社学院李章印教授作了题为“哲学·宗教·科学”的学术报告。院党委副书记毛永强主持报告会。
李章印教授开篇破题,强调同学们要带着热情和兴趣,主动汲取知识,并抛出了本次讲坛的一大关键词——“本真学习”。随后,他针对“哲学”、“宗教”、“科学”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而有条理的阐释。他从哲学的概念入手,强调只有深入理解不同著作中哲学概念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才能更好地探求哲学家们的智慧。他说,哲学不是祈祷,不是宣誓,而是沉思,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也是对科学认识的反思以及生存问题的追问,研究哲学的重要方法即是“描述、指引、论证。”
谈及宗教,他以“十四无记”和《箭喻经》为例,认为宗教的目的不是认识世界,而是解决人生问题,诠释生存状态。“人们总把宗教看成是迷信和愚昧,这是因为对宗教的目的有着根深蒂固的误解。”李章印教授对哲学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正如基督教所说的世界末日,不是科学意义上的,而是指一种生存转换的时刻,代表着旧世界终结,新世界开启。”而当论及科学,他以多年从事科学哲学研究的经验,向同学们展示了狭义科学的奥妙。“20世纪初期以前,德国人所讲的科学一般是广义上的,而我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科学的存在,正是为了支配和改造世界。”他还通过讲述自己年轻时对科学存在的困惑,进一步解释了科学的实用性。
在大致界定了哲学、宗教和科学的界限,并介绍了三者各自的作用后,李章印教授阐释了对三者的思考。“很多人总是试图把宗教装扮成科学,或者试图用科学解决所有的问题,殊不知这正是陷入了对宗教和科学的迷思。”他由此提出了用哲学来分清宗教和科学,“这样才可以避免对宗教和科学的误解”。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就自己对哲学的困惑向李章印教授请教,并交流了大一上学期的学习心得。李章印教授在耐心回答了“诠释学”与“现象学”等问题后,再次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鼓励同学们应朝着“本真”、“求实”的方向努力。
李章印,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象学-诠释学、对科学和宗教的现象学-诠释学研究等。主要著作有《自然的沉沦与拯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解构-指引:海德格尔现象学及其神学意蕴》(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并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处发表数十篇论文。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程怀琳 郭婉秋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兆新 红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