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编者按:“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迎着曦光出发,踏着夜色归来,考研这条路上,他们风雨无阻。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青春不止,奋斗不息。
冬日的清晨,天色尚朦胧。理综楼的考研专用自习室里,已吹响了奋斗的号角。堆叠的复习资料、彩色的保温杯、补充能量的小食品……这里,梦想从未睡着;这里,青春正积蓄能量。
早晨七点半,蒋震图书馆外等候的长龙,蒋震图书馆是很多考研人的“常驻基地”。排队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拿着复习资料,或读或背。“一寸光阴一寸金”、“学习也要见缝插针”,曾几何时,也曾像这样的自己,你还记得吗?
午饭后,为了节省时间学习,大部分考研同学都不会回宿舍休息。披件衣服,伏案小憩,既是疲惫中的甜蜜,又是战斗中的充电。
赵玉是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档案学专业的本科生,她的考研志向是中国人民大学。距离2014年1月4日到5日的研究生笔试已不足一个月,赵玉的备考路却已经走了很久。从大三暑假的留校补习,到日复一日的习惯早起,她已经适应了准备考研的节奏,享受着拼搏中的充实和快乐。早上6点半起床,7点到图书馆渡过一天时光,晚上9点半蒋震闭馆后,再转战知新楼,直到将近十一点才赶回宿舍。
考研教材、笔记本、笔、水杯,是赵玉用来构建梦想大厦的工具,简单实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她的笔记,字里行间都是书写者的勤奋努力与执著坚持。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梦想的光环是无数个奋斗夜晚的凝聚,华丽绽放的背后永远是角落里默默的努力和一次次跌倒后的爬起。
晚上9点,蒋震图书馆依旧爆满。或许此刻的安静也是一种青春正能量。
晚上9:10,知新楼。B座的自习室也是“考研大军”的一大基地。同学的热火朝天与窗外的天气寒冷反差巨大,通往梦想的路上无分寒暑。
晚上9:20,公教楼。整幢楼的灯火通明,暖暖的灯光透过窗子,温暖着济南的冬夜。那一扇扇发亮的窗后,有多少专注于背公式、解习题的身影,有多少正在考研路上执著前进的身姿。
晚上9:30,理综楼。彼处挑灯夜读,此处也是鏖战正酣。理综楼的考研专用自习室里,高高堆积起的书本,散在桌子上的纸笔,冒着热气的水杯,以及埋头读书的背影。远离游戏,暂别小说,考研注定是一条孤独的旅程,哪怕道阻且长,也要为自己代言。
循着朗朗书声探去,理综楼顶楼的楼梯间也是勤奋的身姿。
晚上已过十点,大部分同学已经返回宿舍,但知新楼里仍有同学在认真自习,争分夺秒,不舍离去。
昏黄的路光下,是同学们三三两两归去的身影。在与小伙伴的交流中,一天的疲惫也可以一扫而光;结束完一天的学习,夜晚也格外地使人心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走进考研自习室,书桌上这一摞厚厚的考研专用书,似乎在告诉我们,唯有勤奋,才是成功路上的敲门砖。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赵玉的座右铭,正如她说的那样,理想中的读研大学是她头顶那片璀璨的星空,而现阶段她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考研这条路。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青春不应只是用来怀念,青春更应该用来拼搏。生命中最美的日子,就是当你为了梦想倾尽全力的那份热忱。趁韶华正好,梦想就是你心中的闹钟。向在考研路上坚定前进的考研人致敬,用他们拼搏奋斗的精神勉励自己。凡人歌,我是考研人,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