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杨加深: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中国

发布日期:2013年09月27日 08:31 点击次数:

  提要:创办于1900年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每五年举办一届,被誉为史学界的“奥林匹克”,却一直未在欧美之外的国家举办过。中国与该大会的渊源,大致说来经历了以个人身份参加、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以国家会员身份参加,到以主办国身份主办四个阶段。到目前为止,中国申办该大会共有两次,分别为:1995年申办2000年第19届大会未果;2010年申办2015年第22届大会成功。2015年大会引起国内外多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和期待,2011年,国际史学会主席玛丽亚塔•西塔拉和秘书长罗贝尔•弗兰克分别来山东大学考察时说:“2015年在济南举办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会超越以往任何一届。”
  一、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简介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ICHS,CISH)创办于1900年,每5年举办一届,迄今已举办21届(世界大战期间未能举行)。除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各举办过一届外,其他18届都在欧洲举行。每届参会的各国历史学家都在1500-2000人之间,最多时达到3300人(莫斯科大会),是当今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国际盛会之一,向有史学界“奥林匹克”的美誉。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从未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举办过。由于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首次在亚洲的中国举办,预计参会人数将突破往届。(附:历届国际科学历史大会举办时间和地点.doc
  二、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中国
  中国学者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渊源,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以个人身份参加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中国史学家代表团观察员身份参加阶段(1980);以国家会员身份参加阶段(1985-2010);2015年承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阶段。中国人申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也有两次。第一次是1995年首次申办第19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未获成功;第二次是在2010年申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大获成功。现将申办过程简述如下。
  (一)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2010年)
  中国史学家参加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始自20世纪30年代,但第一次参加该大会的中国史学家均是以个人身份参加的,著名史学家胡适等人是第一批以个人名义参加该大会的代表。直到1980年,在胡乔木同志的提议下,中国史学家代表团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布加勒斯特第15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1982年,中国史学会以国家会员的身份加入国际历史学会,并组团参加了1985年第16届(团长刘大年,成员有季羡林等18人)及以后的历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并取得北京市政府的正式支持,中国史学会代表团曾在加拿大召开的第18届大会上,正式提出2000年在北京举办第19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申请,但在竞争投票中负于挪威的奥斯陆。
  (二)申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2009年-2010年)
  1.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申办成功
  蒙特利尔大会以来的十几年间,中国经济和文化软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2009年初,中国史学会分析讨论后认为,近几年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所表现出来的魄力和实力,为申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创造了充足的内外部条件。
  经过讨论,中国史学会将申办地点选定在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孔孟之乡山东,将承办单位选为拥有110年办学历史并以“文史见长”的山东大学,这一提议得到了山东省政府和山东大学领导的响应和支持。近年来,山东省经济发展也一直处在全国前列。山东大学在许多领域的研究居国内乃至国际学术界前沿。各国历史学家可通过山东来了解中国,同时更进一步了解、宣传山东,促进山东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过渡。2009年2月6日,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在北京会见了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双方就联合申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达成了意向。
  经多方努力和充足准备,2010年8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21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以36票支持、8票反对、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在中国山东大学举办的议案。
  2012年5月,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执行局确定“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会期为2015年8月23日至29日,届时将有数千名中外历史学家云集济南,共襄盛举,其中出席会议的外国学者将有约2千人,来自100多个国家。依照大会惯例,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将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2.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申办过程及相关文件
  2009年2月6日,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在时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育济的陪同下,专程拜会了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海鹏先生(现为中国史学会会长),双方座谈后议定:将山东省济南市和山东大学列为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申办地。
  2009年9月3日,山东大学向山东省政府提交了与中国史学会联合申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报告,得到了时任省长姜大明和省里其他有关领导肯定和支持的批复。11月19日,姜大明省长亲自签署了致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执行局主席的专函,山东省政府也致函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执行局,对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召开表示了欢迎与信心。
  2010年2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国务院正式递交了《关于申办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请示》,经外交部审核通过。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国务委员戴秉国对申办做出了重要批示。
  2010年7月12日,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中国史学会秘书处合作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申办陈述文件编纂以及相关宣传视频画册制作的基础上,徐显明校长在北京与张海鹏先生等举行最后一次申办工作会议,就申办工作的各项具体事宜进行了周密安排。
  2010年8月21日至28日,中国史学会代表团共18人参加了阿姆斯特丹第21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并成功完成了第22届大会的申办工作。山东大学王育济、姜生教授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代表全程参与了大会的各项活动。
  (三)申办成功后的相关工作进展(2011年-2013年)
  1.国际史学会秘书长和主席来访山东大学
  2011年9月和11月,国际史学会秘书长罗贝尔•弗兰克(Robert Frank),国际历史学会主席玛丽亚塔•西塔拉(Marjatta Hietala)教授,分别来山东大学考察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筹办情况。时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樊丽明多次会见了弗兰克秘书长和玛丽亚塔•西塔拉主席一行,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弗兰克秘书长认为,山东大学不但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也是有着国际影响的著名高校,山东大学历史学科在国际上更是有着广泛的影响。弗兰克强调了网站建设和网络宣传的重要性,并建议尽早确定大会主题和济南市的文化主题,中国的酒文化就可以列为主题之一。弗兰克秘书长表示,此次访问将他以往的疑虑转化为了兴奋和信心。
  西塔拉主席介绍了前两届会议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就会议的筹办流程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对省、市领导和徐显明校长对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关怀表示由衷欣赏和感谢;对高铁带来的便捷交通、济南所处的京沪高铁网络中心位置及办会条件等均充满信心。
  弗兰克秘书长和西塔拉主席一致认为,2015年在济南举办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会超越以往任何一届。
  2.大会时间和主办、承办单位的确定
  2012年5月,国际史学会大会执行局确定“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会期为2015年8月23日至29日,大会由国际史学会主办,中国史学会和山东大学联合承办。这一文化盛事对于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推动中国历史学和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3.中国史学会代表团出席国际史学会执行局扩大会议
  2012年9月5日,由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率领的中国史学会代表团赴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国际史学会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讨论了将于2015年在中国济南举办的“第22届国际史学大会”的相关事宜,并听取中国代表团报告济南大会的筹备情况。会议由匈牙利科学院承办,来自世界各地的70余位国际史学会成员国代表参加了会议。国际史学会主席西塔拉出席会议,国际史学会秘书长弗兰克报告了2012年至2020年的工作议程。会议还讨论了国际史学会新网站的建设、设立国际史学会基金会、接受新会员等事项。
  受中国史学会委托,王建朗秘书长在报告中,就2015年济南大会的召开时间、注册费标准、会议经费筹措、援助减免计划、英文网站建设、会场及住宿、签证等问题向与会代表做了详细的说明。山东大学杨加深教授从历史、地理、文化、经济、交通、食宿等方面介绍了山东省和济南市的情况。山东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山东省人民政府对2015年大会的高度重视、济南市便利的交通和相对低廉的食宿、山东各地的名胜古迹等,一时成为与会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此次会议的另一重要议程,各国代表就2015年大会的主题及各类分会场议题进行了讨论。除了四场主题会议外,济南大会将设立各种类型的讨论会70余场,各国代表对会议主题及分会论题进行了讨论和修正。此外,各专业委员会还将主办数十场讨论会。大会讨论并通过了筹委会制定的日程。
  4.中国社科院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备忘录
  2013年初,中国社科院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备忘录》,明确了双方就“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前期筹备和举办期间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确定了由双方共同组成的大会筹委会名单,为2015年大会的前期筹备和顺利召开提供了政府层面的保证。
  5.网站建设
  2012年底,经过历史文化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多方论证、竞标与前期筹备,“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网站于2013年4月份初步开通,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根据设计初衷,该网站将突出四大功能——工作功能、交流功能、宣传功能、筹资功能。按照协议,网站的建设分三步进行,目前,该网站第一阶段的功能正在建设、调整、补充与修改中。
  6.“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形象标志(logo)征集
  2013年6月,要求体现泉城济南、历史文化和山东大学等要素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形象标志(logo)征集工作开始,结果将于今年10月份公布。
  7.2013年10月的国际史学会执行局济南会议筹备
  按照惯例,2013年10月,将在大会举办地山东济南召开一次国际史学会执行局会议。2013年5月5日,历史文化学院王育济教授、方辉院长、杨加深副院长就网站建设和今年10月份的国际史学会执行局会议等问题,在中国社科院向中国史学会做了汇报,并听取了中国史学会的意见。会议确定了大会第一天的会议议题——区域文化与齐鲁文明,并落实了国际史学会执行局的参会人员与日程安排等。
  三、展望
  2015年将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是自该大会举办以来首次在欧美之外的国家召开的历史学家盛会。该大会对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推动中国历史学和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内外史学界的关注与期待,国家和山东省、济南市的支持,国际史学会、中国史学会和山东大学的精心筹备,以及所有关注该大会的各界友人的支持等等,都为2015年大会的成功召开准备了充足的条件。据目前情况预计,届时将有数千名中外历史学家云集济南,其中出席会议的外国学者将有约2千人,分别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个国家。依照大会惯例,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将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我们充分相信国家、山东省、中国史学会和山东大学的实力,也有充足的勇气相信,我们能实现国际史学会主席和秘书长共同的期待:2015年在济南举办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会超越以往任何一届。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杨加深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慧婷 红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