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春雨绵绵、清风阵阵,坐在法学院团委举办的“精英杯”学术技能展示大赛现场的我却有些紧张。
三点四十提前到达现场,签到完成之后就开始候场。我参加的是化学组,在同一间教室的语文组还没有结束。听到其他选手情感充沛的分析着《望岳》《饮酒》《江雪》《泊秦淮》《过零丁洋》,我仿佛在他们的赏析中真的看到了那个少年壮志的杜甫、那个洒脱淡泊的陶渊明、那个孤独寂寞的柳宗元、那个忧国忧民的杜牧和那个满腔热血的文天祥。他们的赏析或文艺、或感性,都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诗句的感受。
终于到化学类了,虽然我接到通知是四号,但是由于有几个趵突泉的同学要赶回去,所以就把他们提前了。在他们讲课的时候,我就认真地听着,希望能够取长补短,向他们学习。有的同学十分重视细节,将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讲得细致全面,注意事项一点也没有遗漏;有的同学重视交流,还会向台下的评委提问和交流。终于轮到我了。打开PPT,自己反复练习的讲稿自然而然地说了出来。拉瓦锡、红磷燃烧、反应现象、反应结果、注意事项……一条一条,有理有据。因为这是大学生技能展示大赛,所以我还对这个古老的反应进行深一步的思考,为什么选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五氧化二磷是否合理?我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和现场同学进行了分享。
当我说完“Chemistry,chem is try ”,看了下表,三分五十多秒,没有超时。参加这样一个比赛,我的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临场经验得到了积累,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我还是非常开心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