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马来平教授谈3D打印技术与社会形态变迁

发布日期:2013年08月19日 11:11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围绕“3D打印技术能否引发新的科技革命进而引起社会形态巨大变迁”这一热点话题作了专题报道,对我国3D打印技术、科技史和科技哲学等相关领域的几位专家进行了专访,山东大学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政府参事马来平教授接受了采访。
  时下,3D打印技术赫然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新兴技术之一。在中国,3D打印已成为各大级别展会的宠儿,在 2013上海国际印刷周、2013中国(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等展会上,3D打印技术展区无一例外成为全场的亮点。据悉,国内 3年内将正式启动至少10个3D打印创新中心,发展500家传统企业进入3D打印技术产业;各省市纷纷出台措施,吸引3D项目投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甚至称其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
  3D打印能否引起社会形态巨大变迁呢?马来平教授认为,首先,我们应当充分认识3D打印技术引起社会形态变迁的可能性和巨大潜力。近几年3D打印技术发展势头很猛,其应用范围正在迅速扩大,成为制造业领域最具投资价值、极具颠覆意义的新兴技术;同时,这场由3D打印技术引发的制造业革命,很有可能会有力地带动其他领域技术的全面跟进。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该项技术。可以说,3D打印技术引发一场新技术革命的迹象是十分明显的。其次,我们还应当清醒地意识到,目前的3D打印技术仍不够成熟,存在许多局限性。所以,它并未颠覆传统制造业,仅只是其良性补充,或者说是一种刺激其变革的有生力量。
  马来平强调,现在谈论3D打印技术引起社会形态的巨大变迁还为时过早。新技术要引起社会形态变迁通常是经由新技术引起生产力变革,到生产关系变革,再到社会形态的变革这一路径。他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指出新技术要引起社会形态变迁需要具备以下必要条件:一、新技术本身已经成熟,并推广到各生产部门,从而导致生产力的根本变革;二、新技术要能够有力地促进科学发展甚至引发科学革命,从而使自己奠定在一个稳固、宽广的基础上。技术革命和科学革命联动,才足以形成撼动社会的力量;三、新技术以生产力的变革为中介,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只有满足上述条件,3D打印技术才能引起社会形态的巨大变迁,实现科技革命的历史价值。”
    

  相关链接:《中国社会科学报》:3D打印技术能否引发新的科技革命 

【供稿单位:儒学高等研究院    作者:刘溪 吕晓钰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琼儿 莉荔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