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5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教授做客历史文化学院“长风”讲坛,作了题为“莒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学院院长方辉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的三百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报告中,宋镇豪教授回顾了学术界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探索,对作为东方文明典型代表的莒文化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目前学界最新成果,深刻阐释了莒文化对于深化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近代以来,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从史料出发,推翻了传统的以三皇五帝为源流的古史体系,使得原先较为清晰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重新变得模糊。因此,如何收集与利用新史料,进而重建古史体系,寻找中华文明起源,成为史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他讲到,这一问题最终能否得到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古学科的发展与考古成果的取得,而莒文化作为山东地区的原生文化以及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探索包括东方文明在内的整个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对于如何更好地进行考古遗址的保护与研究,宋镇豪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建议与呼吁。首先,对考古文物的保护应上升到国家管理层面,予以高度重视,使顶层设计与具体操作实现完美结合;其次,在现有技术不能保证合理开发前,应加强保护以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破坏;最后,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对可能发现的成果进行过度拔高,杜绝任何形式的伪科学出现。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宋镇豪教授引用这句名言作为结尾,说明重建中国古史体系是时代与社会赋予我们的重担,表达了对未来史学发展的殷殷期盼。讲座结束后,他针对莒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莒文化的内涵特质等问题与听众进行了交流。
方辉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宋镇豪教授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大家带来了十分精彩的讲座,对于深化莒文化以及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并对宋镇豪教授提到的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未曾在山东设立重点区域表达遗憾、惋惜之情,同时认为真正的学术发现与成果未必一定来源于各种项目与工程,只要长期坚持进行研究,最终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报告结束后,方辉教授与宋镇豪教授在学院教工之家进行了座谈,就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发展、甲骨文研究、科技考古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历史学院有关负责人、部分教师参加了报告和座谈。
宋镇豪,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组织部联系专家,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秦史研究室主任,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在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