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山东大学纳米晶体自组装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布日期:2013年04月10日 11:45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夏海兵教授与南澳大学的汪大洋教授合作,通过调节周围环境pH值,可逆自组装形成一维线形链状金纳米晶体,相关成果以“Size-Dependent Electrostatic Chain Growth of pH-Sensitive Hairy Nanoparticles”为题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ngew. Chem. Int. Ed.》(2013, 52, 3726,影响因子13.455)。
  纳米晶体的自组装可以为原子、离子和分子的缔合过程研究提供实验上可实现的平台。纳米晶体的自组装也预示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制备具有不寻常物理化学性质的全新材料的方法。夏海兵教授及其合作者首次发现了单一尺寸的金纳米晶体为构筑单元的一维线形链的总长度是可由周围环境的pH所决定的。在给定的pH值下,不同尺寸的金纳米晶体为构筑单元的一维线形链的总长度几乎是相等的。同时,每个线形链中的金纳米晶体的数目与其尺寸成反比关系。通过逐步调节周围环境的pH值,可以把不同尺寸的金纳米晶体的一维线形链整合成复合的链,就像嵌段共聚物的介观类似物。通过理论分析和推导发现,在这些复合的链中,它们的偶合结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小金纳米晶体的尺寸比。此项工作可成为研究分子缔合过程的较好模型,例如蛋白质的合成。所得到的这些金纳米晶体的一维线形链及其复合的链可以提供一类在纳米科技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新型介观等离子激元聚合物(Plasmonic Polymer)。
  自2009年7月以来,夏海兵教授在山东大学启动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在金、银纳米晶体制备以及以它们为构筑单元自组装制备一维、二维和三维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Chem. Mater., J. Mater. Chem., Langmuir,J. Phys. Chem. C., Phys. Chem. Chem. Phys.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十余篇具有较大影响的论文。

【供稿单位:晶体所    作者:蒋宛莉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彭鑫 红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