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山大名誉教授Jens Ulstrup特邀讲座举行

发布日期:2013年03月28日 08:57 点击次数:

  [本站讯]3月26、27日,山东大学名誉教授、丹麦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丹麦技术大学Jens Ulstrup教授分别在兴隆山校区和千佛山校区作了题为“Chemistry at Nanoscale”和“Bioelectrochemistry at the single-molecule level”的特邀讲座。
  在题为“Chemistry at Nanoscale”的讲座中,Jens Ulstrup教授主要从纳米材料的来源、纳米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纳米材料的特征与制备、纳米材料与生物大分子键的结合等方面展开介绍。在纳米技术的应用方面,他讲解到,纳米技术可以有物理电化学、生物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应用;而在纳米材料与生物大分子结合上,纳米的优势在于排列紧密整齐、体积小、表面能高,而大分子的优势在于功能各样、利用氧化还原体现生物活性。
  在题为“Bioelectrochemistry at the single-molecule level”的讲座中,Jens Ulstrup教授通过对于宏观与微观物质的一些性能比较分析,解释了人们为何要进行微观尺度的研究,并以晶体管为例证明进行微观尺度研究的必要。Jens Ulstrup教授还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与原子力显微镜的机理,详尽介绍了自己如何使用STM展开关于单分子生物电化学的研究。通过介绍,同学们了解到Jens Ulstrup教授的工作主要是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DNA)的单分子电子传输以及导电性能方面的研究。他的精彩演讲也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单分子电化学这一崭新领域的大门。最后,Jens Ulstrup教授从心理学、工程技术和哲学三个角度进一步分析了人们为什么要不断地往更小的尺寸范围拓展研究。
  报告后,同学们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展开提问,针对提问中“铜原子如何连接生物大分子以改变大分子性质”、相关专业知识“如何解决纳米颗粒由于高表面能而造成的结块现象”、课余拓展“中欧教育的异同”、“如何看待科研与生活” 和关于DNA长链的导电性等问题,Jens Ulstrup教授均一一解答,讲座使与会学生拓宽了视野,受益匪浅。
  Jens Ulstrup教授就职于丹麦技术大学,现为丹麦技术科学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及丹麦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是当代纳米化学与生物电化学等领域的国际知名杰出专家。曾任诺贝尔奖提名委员会委员(1990至1992年),国际电化学协会资深会员、英国皇家化学会学士(Fellow,1986年当选);曾赴英国牛津大学、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多个知名大学与研究所任访问科学家。已获The Carlsberg Prize for Chemistry(2003)、The Katsumi Niki Prize for Bioelectrochemistry of the ISE(2004)等多项奖励;发表论文290余篇,15篇专著及重要章节,引用次数超过7200次,H-因子42。Jens Ulstrup教授近日受聘为山东大学名誉教授,是加盟山东大学的第一位丹麦籍学者。

  相关链接:丹麦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Jens Ulstrup受聘山东大学名誉教授

【供稿单位:材料学院    作者:司鹏超 吴艳 肖鑫鑫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非非 红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