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哲社学院朱雀讲坛:何中华教授漫谈哲学

发布日期:2013年03月26日 11:26 点击次数:

  [本站讯]3月25日,哲社学院第十六期朱雀讲坛开讲。哲社学院何中华教授作了题为“漫谈哲学”的报告。
  讲座中,何中华教授以罗素“有多少位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哲学定义”的观点开场,阐述了哲学观的差异性。随后,他围绕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坐标、哲学的功能、古老智慧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哲学的表达与解读、学习哲学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六块内容展开讨论。他为到场师生讲解了哲学一词的历史,由古希腊的“爱智慧”,到中国的“玄学理学”,再加上由日本翻译过来的“智慧之学”,旁征博引,引人入胜。接着,何中华教授又从哲学之于世界、哲学之于个人两大方面与大家交流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科学是针对具体的“有限事物”而言,研究的是存在者(Bings),因此科学视野具有相对性,有限性和暂时性;反观哲学,则是针对“有限事物的界限”,即存在本身(Bing),因此哲学视野具有绝对性、无限性和永恒性。人则存在灵与肉的撕扯与分裂,哲学是人们为消解该撕扯与分裂而尝试的努力。
  谈到哲学的作用,何中华教授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从民族角度考虑,哲学是构成民族文化的基因和内核;从社会角度考虑,社会变革多以哲学革命为基础;从人格角度考虑,哲学有助于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随后,他又以古希腊神话、18世纪卢梭对科学艺术的抵制反进步的观点、中国天人合一与义利之辨的古代文化以及毛泽东时代为拯救民族道德的逆水行舟之举为例,讲述了古老的智慧对当代社会的重要影响。他强调哲学需要领悟,这与逻辑意义上的理解不同,它不仅包括读书明理的解悟,更应包含知行合一的证悟。学习哲学需要以“亲在”的参与者姿态逗留在哲学中。最后,他向大家介绍了学习哲学的一般方法、历史上的著名哲学家及经典哲学著作等。院党委副书记毛永强主持报告会。
  何中华,现为山大哲社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山东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价值论研究室兼职研究员。他的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他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哲学观、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研究等领域进行探索,提出了某些有进一步讨论价值的问题,并得出自己的初步结论,引起了学界较广泛的关注。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胡瑾 南东周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淋淋 红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