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年01月21日 11:03 点击次数:
[本站讯]1月18日,信息学院院长袁东风教授科研团队承担的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中国虹计划”试点示范工作在济宁市黄屯镇金色嘉苑社区完成了用户满意度调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武强,信息学院袁东风教授、江铭炎教授和项目组部分教师学生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济宁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一同调查。 调查组首先与济宁高新区和黄屯镇金色嘉苑社区相关负责人就中国虹计划的项目意义以及项目试点示范期间用户使用情况进行了交流。当前,全国已经基本建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在每个村支部放置的学习终端设备也经历了第一代的卫星天线+电视,第二代的宽带网+PC机,但是因为卫星天线、PC等终端设备易损坏、维护难度大等客观原因,导致当前大部分终端设备处于损坏、无法使用的状态。针对此现实情况,大家认为,“中国虹计划”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方面将有效克服之前两代终端的缺点。调查组现场参观了村支部办公室和党员远程教育办公室。经过试用发现,只要将后台的视频格式稍作调整,就可以完全兼容,并提出下一步将把中国虹计划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中的推广应用作为一个工作重点。 调查组一行走进示范用户家中进行现场调查,详细询问了在试点示范期间用户的使用情况,认真听取了示范用户的反映意见。一位六十多岁、从未接触过电脑的老大爷认为,虹终端操作简单易学,查询天气方便快捷。一位上班族小伙子说,虹终端运行可靠,从未出现过任何故障,并提出可以添加一个与后台实时交互的模块随时解答用户的问题。一个刚有小孩的家庭,将虹终端摆在了床头上,认为用虹终端看视频很方便,小孩很喜欢,而且查询农业信息也很方便。一位村民委员会主任提出,这个设备可以当电视看,与电视节目不一样,使用这个,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他们用淳朴的乡音讲述了中国虹计划项目给自己带来的方便与快捷。试点示范效果显示,该信息化模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加快了社区信息化建设。 “中国虹计划”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模式,采用“云计算服务器+宽带网+多媒体瘦客户端”的架构,通过将云计算、宽带网络、嵌入式等技术的整合,实现新型的信息化模式应用。有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立项支持的“低成本、低耗能、高可靠嵌入式终端与信息服务平台”是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承担的项目之一,用于验证“中国虹计划”这一新型信息化模式的可行性。“中国虹计划”将首先应用在社区、教育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利用“云计算”技术,完成低成本、低能耗、高可靠的信息化示范性应用,解决当前人们进入计算机领域价格门槛高和知识门槛高的问题,为我国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在两期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的支持下,项目团队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含授权20余项),申请国家软件著作权三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3篇,已经研发完成了三款适用于中国虹计划模式的虹终端并已实现部分量产,项目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已经在滨州邹平、济南济阳、济宁等三地的居民社区、政务办公、电子阅览室等场所部署560多套虹终端设备试点示范并取得了良好反响。
【供稿单位:信息学院 作者:党飞 纪洪亮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
免责声明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