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莫言长兄讲述莫言小说创作背后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11日 13:43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9日,刚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大哥、高密一中原副校长管谟贤做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杏坛”,在知新楼A座620学术报告厅为山大师生作了题为“莫言小说创作背后的故事”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郑春与贺立华教授共同主持。
  讲座前,郑春对管谟贤的到来表示欢迎,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表示祝贺,并对管谟贤、莫言兄弟二人长期以来对山大文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向大家介绍了管谟贤的经历和成就。他说,作为莫言的大哥和文学启蒙者,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管谟贤对弟弟走向文学道路并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作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管谟贤也是国内权威的莫言研究专家,曾出版多部研究著作。郑春还讲述了同为中文系出身的管谟贤身上浓郁的人文气质和情怀,提出这是大学校园最为推崇和敬重的一种境界。
  讲座伊始,管谟贤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对自己的身世和学术背景作了简略介绍,并讲述了与文学院的深厚友谊。他说有四个莫言,那就是“天才的莫言”、“勤奋的莫言”、“高密的莫言”和“世界的莫言”。为了契合“背后的故事”这一主题,他将着重介绍前三个莫言,为大家讲一讲哥哥眼中不一样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管谟贤从“天才的莫言”讲起,带领大家重温了莫言的成长历程和文学之路。莫言的小说状物极尽铺陈夸张渲染之能事,为文如行云流水,得益于他从小就具有的对人情和话语的敏感,以及超乎常人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但仅仅是天才并不能成就莫言,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勤奋的莫言”。管谟贤上中学时的课本、买的小说、墙头糊的报纸,都是莫言不放过的书本。莫言还经常去别人家干重活以换取书看。在部队当保密员的时候,莫言除了管理档案、图书,还要补习马列知识以胜任政治教员职位。尽管伴着胃溃疡、鼻窦炎和重感冒,大把掉头发的莫言仍然坚持创作。1984年,他凭借自己的文学作品被解放军艺术学院破格录取。在“高密的莫言”中,管谟贤讲到了高密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文风绵长的齐文化。反孔孟之道而行的齐文化从晏子始,哺育了一批优秀的文人和学者。庄子《南华经》的想象力、蒲松龄笔下鬼狐神妖的栩栩如生以及高密民间故事的引人入胜,都得益于此,同时也成为莫言创作的不竭源泉。管谟贤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了高密大地上的苦难历史和自己一家的苦难经历,将之与莫言小说中的故事对比,论证了这片多灾多难而又文化丰厚的土地对莫言文学创作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尽管有着辛酸的回忆,伴随着充满乐观精神与丰富幽默感的语言,管谟贤的演讲在阵阵笑声和掌声中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与共鸣。互动环节,管谟贤就儒家文化对莫言的影响、作品中展现的思想性、莫言为人的血性和直爽、未来的写作计划以及前往瑞典领奖的准备等大家关注的问题向现场学生以及媒体记者进行了详细解答。大家表示聆听讲座受益匪浅。
  最后,曾经与莫言共同培养过硕士研究生的贺立华教授讲述了管氏兄弟与文学院的历史渊源,介绍了莫言获奖后的状况,并提到莫言今后的作品数量还要翻番。来自全校各学院的师生及媒体记者约160人聆听了讲座。
\ \ \

【供稿单位:文学院 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李萌 图/张东红 李萌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彩娟 莉荔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