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张祥龙教授作想象力与历时记忆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12年10月22日 13:51 点击次数:

  [本站讯]10月18日,山东大学哲社学院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张祥龙在中心校区作了题为“想象力与历时记忆”的学术报告,14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哲社学院院长刘杰主持。
  本次报告的思想内容主要分成三部分:首先,梳理康德的思想,特别是康德讲的想象力概念;其次,通过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思想的回顾,探究康德所讲的想象力在现象学中的地位和理解;结合当今认知科学哲学中关于两种记忆的区分,探讨其与想象力的关系。
  张祥龙教授用图解的方式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康德的哲学思想。他指出,人们大多了解,康德哲学将认知世界的最重要源头由外在世界转移到了个人和主体性,但现象学思想家们通过进一步挖掘,探讨了康德关于想象力的概念:康德认为想象力是当一个对象即使不在场时也能在直观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并且把想象力分为再生想象力和先验想象力两种。随后,张祥龙教授对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思想进行了概述,并指出胡塞尔内时间学说中的“滞留(保持)”是最关键的概念,其地位相当于先验想象力。最后,张祥龙教授结合认知科学中关于历时记忆的研究,探究了历时记忆与想象力的关系。他指出,认知科学对人类意识的研究发现,人的记忆可以分为历时记忆和语义记忆两种;图尔文认为只有人类才有历时记忆,其本质是一种时间穿行能力,同时还把时间分为物理时间和主观时间,这与胡塞尔讲的物理时间和内时间形成很好的平行关系。张祥龙教授还介绍了两种来自其他科学家的针对图尔文观点的反驳。
  在报告会的最后,张祥龙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互动,为现场同学答疑解惑。张祥龙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和风趣幽默的人格魅力为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张祥龙,山东大学哲社学院人文社科一级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Buffalo)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现象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东西方哲学比较、西方现代哲学(现象学)、儒家哲学。主要著作有:《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礼乐人生与哲理》、《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从〈春秋〉到荀子》等十几部,发表论文一百二十多篇。
\ \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文/孙慧中 图/王波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春 亭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