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2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张玉忠教授,从塞浦路斯的利马索尔港出发,参加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的中国大洋第26航次第二航段大西洋国际海域资源调查。
中国大洋第26航次于4月28日从三亚出发,预计2013年5月2日回到青岛,为期370天,共分九个航段。张玉忠教授的研究生刘昂、李海还将参加中国大洋第26航次的第三、第八和第九航段大西洋、印度洋国际海域资源的调查。此外,该团队的解彬彬博士将于今年9月份参加由中国极地考查办公室组织的中国北极黄河站的科学考查活动。
深海、极地由于其极端的环境特性而一度曾被认为是生命的禁区。但随着近年研究的发现,深海、极地蕴藏着大量的生物资源,尤其是微生物资源。在长期的适应与进化过程中,这些微生物类群形成了独特的生理与代谢特性,以适应深海、极地的极端环境。因此,深海、极地的微生物资源既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也具有巨大的生物技术应用潜力,它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张玉忠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山东大学建立并发展了海洋微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并系统开展深海、极地低温适应微生物的生命特征与生态适应机制的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团队已取得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多篇论文发表在PNAS、Molecular Microbi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国内外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主流杂志上,海洋微生物研究已成为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之一。张玉忠教授2009年被聘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并被聘为国家自然基金委第13届评审专家组专家,2012年被聘为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