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2013年11月10日和16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组织全体2013级262名新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在活动中,学院学生工作人员和新生共同参与,以团队为单位开展融合、体验、总结、分享活动,他们在在融合中收获适应,在体验中收获成功,在总结中收获感悟,在分享中收获提升。
高空断桥:我能,我敢
第一个项目——高空断桥:这是一座距离地面8米的独木桥,桥间距1.4米。每位同学上去之前,队友都会为其“充电”加油,当他完成一系列动作,从高空中下来的时候,队友们再围过去,给予鼓励和安慰。当一些同学因为畏惧而止步不前时,队友们就会在下面为其呐喊鼓气:“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再来一步……”地面上的队友与上面的队友们同进同退,共同接受勇气的考验。
虽然过程很艰辛,心中还有畏惧,但同学们还是全部完成了高空断桥的任务。正如团队分享所言:“所谓困难,不过是自己在吓唬自己。很多东西不是你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你敢不敢的问题。迈出这一步,你越过的不仅仅是桥,更是心中的畏惧。”高空断桥,使同学们更加了解并相信自己的潜力。
信任背摔:我们都在
第二个项目——信任背摔:要求每位队员站在1.7米左右高的背摔台上,背对着大家倒下,其他成员在其身后用双手作保护,接住倒下队员。这不但考验着每个队员的水平,更是考验整个队伍的相互信任:这种信任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台上的同学对台下同学的信任,这样才能笔直地倒下而不会“坐下”;另一方面是台下队员对台上同学的信任,这样才能顺利地护住我们每一位队员。正是由于双方的相互信任,整个团队才能完美地完成任务。
很多同学有恐惧的心理,忐忑不安,面临倒与不倒的选择。同学们一句句呐喊“准备好了,1,2,3……”使团队凝聚起来。因为信任,台上的同学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背摔而下;因为信任,台下的同学齐声呐喊,用自己的双手铸成一个温暖的港湾。
挑战第一名: 我们能行
第三个项目——挑战第一名:六支队伍要参加套绳、擂鼓击球、报数、集体节拍等四项比赛,按照所用时间的多少,决定名次。在擂鼓击球环节中,每个成员需要彼此配合连续击中10个球,这需要每个成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处理好各个环节的链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承担起各自的责任。而同学们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磨合中发现了一个团队的力量的强与弱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只有每个成员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积极作用,整个团队的力量才会达到最大化。新生李洁说“我觉得在击球这个环节中我们做的非常好,大家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中都已经根据各自的身体特征分好了工,整个击球过程中,每个人都协调起来,朝着球运动,因而我们最终迅速的完成了任务。”套绳环节让大家更多地学到了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如何高效地让绳子从每个同学身上等等。正如在分享中所说:“每个问题都有解决方案,要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就要发挥创新精神,找到最佳方法。”
攀爬毕业墙:别怕,踩我
第四个项目——“攀爬毕业墙”:全体新生要通过搭人梯的方法翻过毕业墙。在活动中,同学们合理分工,在底座的同学要担当起支撑的任务,攀爬人员则被要求抬高双手,按规定动作攀爬,其他人员要求张开双手紧紧相依,保护好攀爬人员的安全,拉人的同学则要紧紧地拽住同学的手腕,每个人都扮演者各自的角色,承担着各自的责任。
奉献与感恩精神在“攀爬毕业墙”中被最大程度的激发,参与的每个学生无一不被触动。问及在底座的学生张铭志“你累吗?”时,他真诚的说:“没事,我是班长,我的责任所在。”攀爬过程中,底座学生的腿部会被一百多人踩过,双肩会支撑起一百多人的攀爬,肩膀上,腿上全是泥土,但没有一人抱怨,反而更多的是对攀爬人员的鼓励,拉人的同学双手都被拽拉的通红,可是仍然没有一人喊过让其他人帮忙,都是积极的冲向最前面,不停大声高喊:“经院,加油”、“经院,加油!”攀爬毕业墙项目使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团体协调与沟通能力的魅力,提升了同学们的协调与配合能力。
在活动中,大家累并快乐着,收获多多。2013级新生王晓涵说:“我觉得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需要大家配合完成,不然就不会如此成功的完成各项任务。这次活动让我认识了更多的同学,也让我们2013级同学们彼此之间联系得更紧了。”2013级新生惠亚双说:“这次活动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团队的魅力,真正发现了团结和协作会创造出惊人的力量。”
此次素质拓展活动是经济学院实施“人格培育工程”的重要载体,活动不仅给了同学们一次亲近大自然,感受蓝天碧草白云的机会,也提高了同学们团体合作意识与集体责任意识,提升了同学们的责任担当感、合作与协调能力、奉献与感恩品质,同时激发了他们奋斗拼搏的热情,增强了新生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