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李惕碚院士、魏奉思院士受聘山东大学(威海)兼职特聘教授仪式在知行楼举行。山东大学副校长、山东大学(威海)校长韩圣浩出席受聘仪式并为两位院士颁发了兼职特聘教授聘书。山东大学(威海)副校长陈冠军出席聘任仪式。
山东大学(威海)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进在学术领域有造诣、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着力引领学科发展、打造学术团队,快速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李惕碚院士、魏奉思院士受聘山东大学(威海)兼职特聘教授将进一步促进山大(威海)空间科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引进工作。受聘仪式后,李惕碚院士、魏奉思院士参加了“空间科学学科成立十周年发展论坛”活动。魏奉思院士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空间天气科学与战略研究”的学术报告。
李惕碚,高能天体物理学家;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天体高能辐射的空间观测与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国内倡议和组织开拓了高能天体物理的实验研究;提出了银河系g射线源的统计模型并获国际共识;建立了寻找超高能天体的计算公式,已成为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分析的一个标准方法;建立了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方法和研究快速变化现象的时域谱方法,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魏奉思,空间物理学家;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世界空间环境协调研究与培训中心执委会委员,国际日地系统气候和天气计划/空间天气专题委员会委员;从理论上得到了行星际激波在非均匀的运动介质中传播的解析解,预言太阳耀斑产生的激波可以传播到10〜20AU以远而衰减不大,此结论为后来飞船观测所证实;提出耀斑激波传播的三维非对称物理模型,其结果可以解释相应地球物理效应的非对称性;发现行星际扰动在传播过程中将向赤道低纬电流片方向偏转、会聚,电流片阻碍行星际扰动的跨越传播,导致行星际扰动和地磁扰动的同侧效应;提出“东半球空间环境地面综合监测子午链”大科学工程,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正式批准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