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不常用栏目 > 校友动态 > 正文

杨富学教授谈敦煌与敦煌学的前世今生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03日 10:16 点击次数:

  [本站讯]10月29日,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富学教授做客天人讲堂第78讲,为广大师生讲述“敦煌与敦煌学的前世与今生”。
  讲座从敦煌写本的流散讲起,敦煌的藏经洞是如何在近代被发现的,进而引来大批外国考古人员的窥伺。杨富学教授讲述了莫高窟开凿的历史与藏经洞形成的几种说法,对于敦煌遗书写本的内容、敦煌艺术品的流散以及目前敦煌学的形成都有介绍,向广大师生展示了敦煌最具代表性的莫高窟艺术。
  讲座伊始,杨富学教授首先从大家最为关心的“敦煌写本的流散”开始讲起,并作历史介绍。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人口18万。1900年6月21日,道士王圆箓在清除第16窟甬道积沙时,发现了第17窟,内藏幢幡、绢画、铜佛、经卷及若干破旧法器。其后依次向当地知县、安肃兵备道道台以及蒙古王公报告,皆未有回应。1907年3月12日,斯坦因到敦煌考察,获得一批文物;5月21日,通过与王道士接触,以同为唐代玄奘之仰慕者的身份,用200两白银的价格运走大批文物,后抵伦敦,现藏英国博物馆。之后法国的伯希和亦闻讯而来。伯希和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精通汉语、突厥语等13种语言,以500两购得2000余件最有价值的文物。直至1909年,清政府学部将劫余的文书运送入京,藏京师图书馆。后来,日本大谷探险队与俄罗斯奥登堡探险队又至敦煌带走一批文物。
  随后,杨富学教授讲述了莫高窟及藏经洞是如何形成的。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僧人乐僔路经鸣沙山时,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石窟,后来的法良等便继续他的工作。莫高窟的形成与它特殊的地理环境也是分不开的。莫高窟开凿在悬崖边,有大泉河流经,绵延25公里。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稳定,文化繁荣,敦煌曾是西凉、西汉金山国及沙州回鹘的都城,位于中外往来的交通要道上。根据敦煌藏经洞内所发现卷子的最晚年代推算,一般将其封闭时间定为北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然而藏经洞的封闭则有几种不同的说法:避难说、废弃说、供养说及藏经说。
  接下来,杨富学教授重点介绍了敦煌写本的内容及艺术品的流散。目前敦煌文献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如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写本研究所、中国国家图书馆等。这些敦煌古代文献,对于研究敦煌甚至整个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均田制的施行、归义军以及河西回鹘甚至各种古代宗教都有重要作用。可以说,敦煌是古代中国的缩影。敦煌的艺术品,被斯坦因带走的分置印度中亚考古博物馆,即新德里国立博物馆与大英图书馆;伯希和带走的主要藏在法国吉美博物馆;俄罗斯爱米尔塔什博物馆收藏350件。1924年1月,美国人华尔纳主要是剥离壁画以及搬迁彩塑,现存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
  可以说,目前敦煌学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显学。藏经洞文献总计达6万余件,敦煌遗书和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明清档案,并称中国近代文物考古资料的四大发现。许多海外学者以及中国学者争相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敦煌学内容广泛,浩瀚的资料对填补历史空白、纠正前人研究疏漏等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因而也被誉为“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名副其实的“学术的海洋”。另外,莫高窟的艺术也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从石窟开凿上,还是壁画演绎上,尤其是印度、阿富汗传入敦煌的飞天形象,也都臻至成熟。
  讲座最后,杨富学教授耐心而博学地解答了学生们关心的问题。此次讲座由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主持。傅有德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点评,认为杨富学教授的讲座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完整且清晰地给大家讲述了整个敦煌和敦煌学的历史,使人受益匪浅。
  杨富学,1965年生,先后就学于兰州大学、新疆大学、印度德里大学、英迪拉•甘地国立艺术中心和北京大学。现为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常务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宗教学会、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中国蒙古史学会、中国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西域、敦煌出土回鹘文文献及其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先后出版《沙州回鹘及其文献》、《回鹘之佛教》、《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印度宗教文化与回鹘民间文学》、《回鹘与敦煌》、《西夏与周边关系研究》、《回鹘摩尼教研究》、《从蒙古豳王到裕固族大头目》等专著,在国内外书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

【供稿单位: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作者:文/马丛丛 图/齐晓东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