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助翔”支教团赴贵州进行实践
发布日期:2013年08月21日 20:19 点击次数:
[本站讯]“再见吧,亲爱的孩子!别回头看我脸上的泪珠。蓓蕾绽放在八月的花海,阳光灿烂着八月的花季。你们,就是那阳光雨露中盛开的花朵,在明媚的季节里放歌!”
近日,由山东大学材料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助翔”支教团主办的贵州省从江县洛香镇皮林小学暑期班,在老师们深情地诗朗诵中落下帷幕。半个多月的支教生活,不仅是一次转换身份的体验,这段日子,在支教团每位成员的生命中,都是隽永深刻的一笔。
7月26日晚,队员们登上火车由济南前往贵州。28日,团队顺利抵达学校,开始支教活动。参与支教的同学共有11人,其中10、11级各两人,12级七人。
首先,课程开设丰富,除了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外,队员们结合学生们的实际以及校长主任等老师们的建议,开设百科、体育、书法、音乐、折纸等多门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课程,以增强学生们的知识素养和基本能力。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让队员们唏嘘感慨,与学生们的相处也让队员们反思感悟。支教团点亮了孩子们的世界,丰富了队员的生活。其次,文体活动多彩,周末时间组织全校百余名同学举办趣味运动会。运动会共包含跳大绳、拍球接力、纸杯接力、团队投篮等多个项目,同学们按照低、中、高三个年级分组参加,也可以邀请支教团老师们作为外援参加。师生同乐之余评选出运动成绩优秀奖以及精神文明奖,并颁发奖状、奖品。
另外,支教过程也不是充满轻松,家访过后的队员们心情有些沉重。“教育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追求进步,想要走出去的心。”学校里的孩子们几乎全部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闭塞的山村里,老人孩子们的观念有些落后,对教育完全不能重视。即使有网络的资源,对孩子们影响更多的,反而是网络游戏、非主流音乐电影等。队员们连夜开会讨论,制定出班会、讲课、放电影、谈心等方案,重塑学生们的人生、价值和世界观。音乐课上老师教了很多歌曲,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有两首,一首是《隐形的翅膀》,另一首是《和你一样》。选择教授这两首歌,也表达了队员们的期望:“老师希望通过与你们的相处,让你们感受到外界对老师的影响。如果你们喜欢这种影响,你们就会向往外面的世界。老师相信,有一天,我们所看见的,你们终将能看见”。
结课典礼上的讲话,有队员提及蝴蝶效应,赋予老师这个神圣的称呼一种新的比喻,蝴蝶,也表达了所有老师对自己学生的心声:“我希望在将来的的一天,你们站在一个让老师仰望你们的高度,告诉老师,当年的你,就像是带给我龙卷风的蝴蝶,你的翅膀让我成长,让我用知识改变了命运,用奋斗成就了未来!”
支教活动中,队员们热情、耐心对待同学们,让他们体会到外面的世界,增强所见所闻,开拓视野。支教队员们在感受助人为乐的同时,也领会到知识的力量、团队的魅力、梦想的美好。
【供稿单位:材料学院 作者:路丽丽 王文东 姜炳刚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明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