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不常用栏目 > 校园生活 > 正文

赴日照“用工荒”调研团社会实践结束

发布日期:2011年09月04日 08:23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用工荒”调查实践团赴日照市开展用工荒现象调研活动。调研团紧紧围绕“蓝色经济区破解用工荒难题,推动经济发展”的课题展开调研,通过对日照市各县市区企业用工荒现象的调研,深入剖析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用工荒的现状、出现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调研团深入日照工业园区,通过与企业领导座谈并对企业、在职员工和劳务市场失业人员中发放问卷,了解当地具体情况,研究粗放经济时代用工荒到来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为当地深受用工荒困扰的企业建言献策。调查问卷显示,在“选择留在企业的原因”中绝大多数工人选择“工资待遇较高”;在莒县劳务市场上,83.53%的离职人员由于待遇不符合预期而离职。“不是不想有个稳定的工作,而是那些企业给的钱实在不够养家糊口,偶尔碰上黑心老板还会拖欠工资,不去就不给钱了,家里两个孩子等着钱上学,倒不如打散工,运气好了还能多挣些钱”农民工袁家义如是说。采访发现,受访企业都明白提高待遇对于留住工人的重要性,却无奈愈加狭小的利润空间容不下进一步飙升的生产成本,尤其是众多劳动密集型兼出口型企业,人民币升值让企业更难以应对用工荒。
    调研团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获悉,今年上半年山东省用工荒有所减弱,供需趋于平稳,但总需求仍然大于总供给。日照市求人倍率全省最高,为1.88。通过调研了解到,日照市八成以上被调查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用工紧张,急需专业技能人才的占84.21%,需普通工的占69.73%。在众多缺工原因中,劳动力供需不匹配较为突出,表现为流动性造成地区间劳动力分配不均,造成流动的原因则是利益蛋糕分配不能同时满足工人和企业两方的需要。调研显示,用工荒正由偶发性缺工向长期性缺工转变、由季节性缺工向常态性缺工转变、技术性缺工向一般性缺工转变、资源性缺工向意愿性缺工转变,需要构建长效机制才能根本上解决用工荒难题。
    调研分析认为,利益分配无法让双方同时满意的深层原因是利益蛋糕总体太小,以莒县为例,发展水平低是制约待遇提高的根源,而待遇低下造成的工人流失又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使地区陷入经济发展与用工荒互为制约的恶性循环中,而能打破这一僵局的则是政府力量。改善用工荒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在财政上支持企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更重要是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比如就业见习机制,就业服务机制,创业就业机制,唯有制度创新才能真正打破现在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僵局。据日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介绍,今年以来日照市为解决用工荒问题采取了诸多措施,比如深入挖掘政府政策投资和大项目带动就业增长潜力,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相信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利益蛋糕能真正的在政府、企业和工人间得到合理的分配。
    自此,赴日照“用工荒”调研团社会实践结束。]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作者:周佳奇 李婉璐 屈玲玉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慧敏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