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不常用栏目 > 校园生活 > 正文

重走革命路线,感受红色经典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15日 09:07 点击次数:


    [本站讯]7月14日,山东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暑期校友寻访团北线队员来到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队员们在那群山环绕、绿波环绕的土地上又一次感受了中国革命先烈所经历的光辉岁月。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有着优越的战略位置,富饶的物产和思想觉悟较高的群众基础,中国革命在这里走过了一段光辉的历程。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55年前,我们党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了震撼世界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规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奠定和培育了特色鲜明的西柏坡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它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哺育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摇篮,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
    队员们首先来到了中共中央旧址所在地,一排排简陋的平房在一棵棵翠柏的映衬下更显庄重,一件件过去的用具、缀满补丁的衣物和石桌、石凳依旧充满生活气息,仿佛还在向我们诉说着毛主席、周总理等我国第一代领导人的点滴记忆。随后,队员们又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旧照片及一段段黑白的影视资料为我们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真实情景;一个个沙盘生动的向我们还原了当时战争的原貌,展示出当时战争的残酷;而那些早已锈迹斑斑的机枪、大炮则依旧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所经历的辛酸历程。8个展室环环相扣,仿佛当年的历史又在我们眼前重现了一遍,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当年毛主席等革命先辈对中国革命及未来所做出的贡献。
    经过一天的参观学习,队员们切身体会到了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的矢志不渝和对革命事业的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卓绝精神。来自土建与水利学院的北线寻访队队长任春风同学在参观后说:“‘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在西柏坡传唱了五十多年的民谣深深地打动了我,这种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将指引我在今后的学习和求职中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北线寻访队队员李昕皓同学说:“老一辈革命家对理想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最为匮乏的,也是我们人生发展阶段所最需要的,我们要学习这种确定目标、坚定理想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在一个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处理好矛盾、把握好方向”。
    正值建党90周年纪念,走访革命圣地、感受革命激情、树立更高理想、传承爱国精神是每个青年人弘扬传统、薪火相传的历史机遇。而作为大学毕业生或者准毕业生,更应当将理想、激情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无论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还是担起肩负的责任,都要懂得感恩、学会奉献,注重修养、自觉践行;要及早确立人生目标、制定好自身职业规划,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山东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一直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启迪在校大学生及早树立“建功立业”的意识,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知识充实自己,用丰富的实践实习锻炼提高自己,注重用优秀毕业生和求职先进典型激励在校大学生,为促进学生求职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次“暑期校友寻访”活动通过五省七市的校友走访,在获取第一手职业指导资料的同时,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专门在寻访工作中加入“重走革命路线,感受红色经典”活动,带领寻访队员来到西柏坡革命圣地,回顾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历史,倾听“两个务必”的回声,再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画面,重温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论述。据悉,参观后,寻访队员将记录个人感受和体会,并将这些感言加入“暑期寻访录”一同编印成册。这些真切的体验和新鲜的图片记录将教育和激励山大学生增强忧患意识,砥砺奋斗精神,珍惜幸福生活,肩负历史责任,在学涯、职涯和生涯发展中努力做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供稿单位:就业中心    作者:刘亮 李昕皓 翁祥栋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军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