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21日,尼山讲堂系列学术报告会之“当今中国如何普及儒学”在洪家楼校区政管学院报告厅举行。上海师范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卫平教授担任主讲,讲座由台湾世新大学洪国樑教授主持。
报告主要分五个部分:一、儒家思想普及的历史经验:制度层面和义理层面;二、儒学经典的解读方法: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三、儒学思想内容的阐释:通俗性与深刻性;四、儒学追求的价值取向:学做圣贤还是平民人格;五、儒学普及的主要渠道:大众传媒还是学校教育。讲座中,陈卫平教授提出,儒学的普及不能偏离正确的方向,通俗性和深刻性本身是可以统一的,关键是思想者如何才能做到。通俗性的前提是通透的把握,通俗不能媚俗,否则就成了低俗。儒学普及的娱乐性方向发展对公众造成了误导,遮蔽了其本身的深刻性内涵。学校的文化普及作用不可中断,应作为儒学普及的主要渠道,儒学要纳入学校教育并作为其重要内容;大众传媒容易受商业影响操控,在商业炒作下,传媒不可能走正确路线,很不可靠。另外,陈卫平教授还提出了关于儒家要求的圣贤人格在当今社会有没有可能的问题,他援引曾点论志的典故,解释了“道不远人”、“日用即道”的具体含义,鼓励大家以雷锋为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做个平凡而伟大的人,而不是超越日常生活成圣成贤。整个讲座内容精彩、语言幽默,在最后的互动交流环节,陈卫平教授认真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