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DeepSeek发布R1模型,引发全球关注,推动了AI在全社会的普及。我欣喜于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同时又担心学生对AI过度依赖,影响学习效果。而且AI可以做的工作越来越多,教学中应该做哪些改变?教师这个职业是否会被替代?
带着这些疑问,我参加了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教学创新工作坊。工作坊的主题是“面向未来的教与学: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主讲人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工程学院教学教授雷·塔赫里(Ray Taheri)。
上午8:30,李建刚副主任作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从上午9点钟到傍晚7点,塔赫里博士带领老师们进行了5个板块的学习和实践。午饭时间老师们也没有完全休息,共同讨论了学习项目的设计思路。收拾好课桌上的餐盒后,老师们立刻连写带画,做好海报。
在第一个板块“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全球范式转变”中,塔赫里博士带领老师们简要分析了200年间高等教育发生的变与不变。最后发现虽然变化没有很多,但是教学方法上发生了基础性的范式转变。塔赫里博士展示了UBC工程学院学生的课程项目以及他在中国的教学案例,讲解了在电子屏幕的时代,教师如何能够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比如要具备共情能力,要基于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设计课程项目。
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与设计思维工作坊”板块,老师们在各自小组设计的海报前面分享了课程项目设计的思路和实施方案。我们组的5位老师都来自大外部,我们设计了一个用英语介绍中医文化的项目,获得了塔赫里博士和老师们的赞扬。其他组的项目中,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项目。老师们来自材料,护理,商学等不同学院,她们的项目就有了多学科融合的优势。塔赫里博士对每个小组的设计进行了点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对课程设计的细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部分。塔赫里博士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技术路线、应用场景等,总结了AI在教育中已经实现的应用功能,分析了AI在教学中的“能”与“不能”,分享了AI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思路。最后和老师们探讨了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的益处和风险。塔赫里博士强调,现在只是AI的开始阶段,未来还有更多发展。
虽然人工智能话题在最后一个板块,但是通过前面四个板块的学习与实践,老师们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具备同理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等。那么,用好AI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大有作为的。AI的快速发展,给教师和教学工作带来诸多挑战。今天的学习给我提供了应对挑战的信心和思路。

走出教发中心的教室,已是华灯初上。从旭日东升出门,到戴月而归,这一天过得紧张而充实。